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把载人航天精神化为动力 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1月26日讯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充分表达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现代科技高峰。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积极推进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和谐美好的未来。

  为神舟六号飞天成功自豪

  在英雄航天员费俊龙的家乡江苏省昆山市,数万市民通过电视收看了庆祝大会的盛况。在巴城镇东阳澄湖村,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费俊龙家里。看到电视画面上胡锦涛总书记为两位英雄航天员颁发奖章、证书,乡亲们都激动不已。费俊龙的二姐夫说,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神舟六号成功飞天而骄傲,为伟大祖国的欣欣向荣而自豪。

  在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广大干部群众一片欢腾。枣阳市市长岳兴平说:“我们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而自豪,为英雄航天员聂海胜出自枣阳而骄傲。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全市大力宣传英雄航天员的事迹,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培养更多的人才。

  在首都各高校,收看、收听相关新闻的大学生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日渐强大的标志,是中华民族为和平利用太空作出的巨大贡献。它必将极大地增强全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把载人航天精神化为强大动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张庆伟说,作为航天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重托,励精图治,奋发进取,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开辟中国和世界航天事业的广阔前景,为不断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愿神舟之光引领中华巨龙腾飞,盼载人航天精神指引北航学子成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类似内容的横幅随处可见,几十块有关载人航天工程的展板吸引着师生驻足观看。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专业和材料专业涉及航空航天的材料和生产工艺,日前许多学生踊跃报考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

  今天,记者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随机采访,学子们对载人航天精神感受颇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生毕文静说,“载人航天精神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学们为此感动,备受鼓舞。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彭世畦说,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坚定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信念,增强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在实践中力求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不断加强科研领域自主创新

  中科院福建物理结构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科技处处长兰国政说,我国在两年时间内就实现了从神舟五号“一人一天”航天飞行到神舟六号“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这标志着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内心感到无比自豪。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真正赢得发展、造福人类,必须注重自主创新。在科学研究领域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不断地加强自主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杰出岗位人才李立会博士告诉记者,由我国科学工作者独创的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已经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特异新种质、新材料创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五”期间,我国利用航天技术先后育成并审定水稻、小麦新品种12个,已完成或正在参加省级以上区域试验的稻麦新品系、新组合16个。“突破高精尖的技术,最终还是为了造福人类。”李立会说,“党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力争在农业科学领域取得更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同心协力创造中华民族光辉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李佩成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英明的战略决策,是促进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壮举。我们要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立足本职,做好科学研究工作,为西部大开发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03级本科生孙权说,载人航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学习地球与空间科学知识的大学生,我将以广大默默奉献、功绩卓著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为榜样,不负大好年华,刻苦学习,打好功底,将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看着神舟六号划破长空,心中激动万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04级本科生丁瑛对记者说,神舟六号承载的不仅仅是宇航员和航天成果,同时也是伟大祖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更代表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无限希望。

  (综合本报记者王建新、蒋建科、董洪亮、赵鹏、田豆豆、杨晴初报道)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7日第二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