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0年前河南特大垮坝真相:2.6万人死难 损失百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09:38 石家庄日报

  1975年8月,在一场由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中,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惨剧。30年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聚集郑州,重新进行理论研讨。专家们认为,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减轻灾害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在坚

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次事件折射出的问题值得人类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驻马店突降特大暴雨

  ●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

  1975年7月31日,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台风进入驻马店地区。

  在台风尚未到达时,驻马店地区就已经普降暴雨。8月5日至7日3天的最大降雨量为1605毫米,相当于驻马店地区年平均雨量的1.8倍。4日至8日,超过400毫米的降雨面积达19410平方公里,大于1000毫米的降水区集中在京广铁路以西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

  目击者称:暴雨到来的数日内,白天如同黑夜;暴雨如矢,雨后山间遍地死雀;从屋内端出脸盆,眨眼间水满。

  8月5日晨,板桥水库水位开始上涨,8日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3米,大坝此时在主河槽段溃决,6亿立方米库水骤然倾下。溃坝洪水进入河道后,又以平均每秒6米的速度冲向下游,在大坝至京广铁路直线距离45公里之间形成一股洪峰高达5米至9米、水流宽为12公里至15公里的洪流。

  石漫滩水库5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8日零时30分涨至最高水位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入库洪水总量2.24亿立方米,在5个半小时内全部泄完,下游田岗水库随之漫决。

  沙河、洪河下游泥河洼、老王坡两座滞洪区,最大蓄洪量为8.86亿立方米,此时超蓄4.50亿立方米,蓄洪堤多处漫溢决口,失去控制作用。

  驻马店地区的主要河流全部溃堤漫溢。全区东西300公里,南北150公里,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汪洋一片。

  据了解,8月7日19时30分和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用当地驻军的军用通讯设备两次向上级部门发出加急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可是,均未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8日1时40分,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加急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

  ■突如其来的洪灾

  ●道文城公社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下游冲去。道文城公社首当其冲受灾最为严重,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

  板桥水库8日凌晨1时垮坝后,仅一小时,洪水就冲进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一些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遂平县8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片汪洋。洪水过处,大小村庄荡然无存。

  劫后余生的人回忆,板桥水库高24.5米的大坝溃决时,出库洪峰声如山崩地裂,形如倒海翻江。所到之处,建筑、树木一瞬间消失了踪影。干流水面上,人头攒动,拼命挣扎、呼救。遇难人的尸体和猪、羊、牛、马、鸡、鸭等动物尸体顺水漂流。石磙碾盘被冲下沟河,链轨拖拉机、重型机械车床等随水翻滚。遂平县火车站50吨的火车车厢被冲走5公里,铁轨被扭成麻花形……洪水过后,只留下一片灰蒙蒙的大地。河沟里、淤泥里,人畜尸体横七竖八,惨不忍睹。

  据统计,在这场特大暴雨中,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水库垮坝惨剧。

  ■“7503号”台风出现异动

  ●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引发水库溃决

  气象资料显示,1975年8月4日,该年度中国内地第3号台风(“7503号”台风),穿越台湾岛后在福建晋江登陆。此时,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致使这个登陆台风没有像通常那样在陆地上迅速消失,却以罕见的强力,越江西,穿湖南,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行径诡秘的“7503号”台风突然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由于北半球西风带大形势的调整,“7503号”台风在北上途中不能转向东行,于是“在河南境内停滞少动”,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也是造成水库溃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修水坝,专家忠告无人理会

  ●“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1950年夏的淮河水灾促成了同年十月国家作出的《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这个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治淮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治淮大战”中,洪河上游修建了石漫滩水库,汝河上游修建了板桥水库。在板桥、石漫滩水库加固扩建后的三年间,中原地区的水库建设蜂拥而上,一发而不可收。

  1958年,河南总结了兴建山区水利的经验:“以蓄为主,以小型为主,以社队自办为主”。当时的河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陈惺当即反对:在平原地区以蓄为主,重蓄轻排,将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地表积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地下积水过多,易成渍灾,地下水位被人为地维持过高,则利于盐分聚积,易成碱灾。涝、渍、碱三灾并生结果不堪设想。

  然而陈惺的忠告无人理会,“以蓄为主”的经验被大范围推广,很快便推及到安徽。

  在1961年开始的“纠偏”中,河南省对全省的水库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对一部分设计标准偏低、施工质量较差、存有隐患的水库,包括一些大型水库予以废弃。但是指导思想的失误并没有真正被扭转,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重兴利轻除弊的倾向依然顽强存在。

  1975年8月特大洪水到来之前的淮河上游地区,事实上已隐伏着严重危机:河道宣泄不畅,堤防不固,许多“病库”隐患未除。更为严重的是,对于板桥、石漫滩等大型水库可能垮坝的潜在危险,人们并无警觉—准确地说,“垮坝”二字在人们心目中根本就不存在。

  ■重蓄轻排必然会对水域环境造成破坏

  ●水利建设指导思想陷入某种误区

  垮坝引起的冲击性灾害给洪汝河流域迅雷不及掩耳的毁灭性一击,河道宣泄不畅、洪水居高不下所造成的浸泡性灾害,更加重了这场灾难的损失—水利建设指导思想上陷入的某种误区,无疑成为这场灾难的另一个源头。

  当时,由于宿鸭湖水库尚未脱险,水利专家陈惺提出,用爆破手段炸开阻水部位,加速行洪。爆破之后,河南境内的大量洪水向下游倾泻,致使淮河中、下游形势紧张。淮河多年受重蓄轻排指导思想之害,泄洪能力下降30%—40%,沿途淮河河道平堤流水,险象环生。

  板桥、石漫滩垮坝14年后,曾担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李锐在三峡工程论证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决不能片面强调水库的功效而忽略河道的治理。

  ■各气象台无一预报出那场大暴雨

  ●驻马店老预报员至今感到内疚和遗憾

  对于那场大暴雨,无论是从中央气象台到河南省气象台再到驻马店地区气象台,均没有一家报出来。时至今日,驻马店市气象局70岁的老预报员孙令喜和汪根元提到那场没有预报出来的暴雨,心情还始终感到内疚和遗憾。

  事后,专家对未能较准确预报“75·8”暴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7503”号台风行踪太诡秘,打破了台风在内陆地区大规模释放能量的规律性;其次,预报人员经验不够丰富,有不少基层气象台站,预报天气还依靠压温湿曲线加看天的陈旧模式进行;再次,观测手段落后,通讯工具陈旧。

  ■暴雨成灾不仅仅是预报问题

  ●当时在现场的气象人员总结诸多经验

  9月16日,在郑州举行的“75·8”暴雨洪水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记者见到了曾亲历“75·8”救灾的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原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李泽椿是事后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气象预报人员。

  “暴雨成灾,不仅仅是预报的问题。”李泽椿指出,那场灾难中“人祸”的因素同样突出。主要表现在当时水库建设中“重蓄水灌溉,轻河道治理”违背了科学规律。此外,灾难发生时,社会组织不知道该如何疏散群众及救灾。

  李泽椿还指出,时下和今后的一些新情况值得警惕。他认为一些大化工厂的选址必须经过气象、水利等部门的综合评估。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