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打造学术演讲明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10:04 红网-三湘都市报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王小峰

  即便刘心武当年写《班主任》产生的影响,也没有今天他研究《红楼梦》受到如此大面积关注和争议。

  阎崇年先生研究了一辈子清史,出版了22本学术专著和几百篇学术论文,但是他的

知名度也仅仅是在学术界。但是他最近的一本书《正说清朝十二帝》出版后一年内就再版了15次,一本历史学书籍,销量超过32万册,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山东大学中文系马瑞芳教授一直是研究《聊斋》的专家,她以前写了八九本关于《聊斋》的专著,以前的书最多也就卖1万本,而她最近出版的《马瑞芳讲聊斋》,出版后一个月就再版了,而且还带动了她以前的书热卖。

  这三个人的书突然热卖,都因为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看上去是一个画面单调,不过是专家学者讲讲文史知识而已的低成本电视节目。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中午播出的讲座节目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到底为什么?而且,这个节目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收视率从0.05提高到0.32,是10套节目进步最快、收视率提高幅度最大的栏目。

  “百家讲坛”在2001年创办,现在的栏目组主任魏淑青介绍说:“最开始这个节目定位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当时领导觉得,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好老师,有多少人能享受他们的成果呢?就是大学生也不能完全享受到这些,更何况还有更多的人进不了大学。”当时的节目组主任高峰因为对传统文化有情结,决定开办这么一个栏目。由于第10套节目同时开办了很多栏目,所以“百家讲坛”最开始并没有一炮打响。两年后,魏主任调到这个节目组工作,央视索福瑞公司做了一个调查,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栏目。节目开办两年多了,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力。“我们觉得节目做得不错,但做得过专、过雅,和百姓之间还有距离。”魏淑青说,“老百姓喜欢什么?他们知道一点儿,但还想知道更多,如果说这件事他一点都不知道,你讲得再好,也很难吸引他。所以当时我们就研究怎么贴近百姓。”

  当时清宫戏很火,《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都是在那时候播出的,所以“百家讲坛”就策划了一个“清十二帝疑案”的系列节目,收视率一下就上去了。“这也是借了势了,如果说没有很多的清宫戏,这个系列节目也不会有这么大社会反响。10频道是个边缘频道,所以借势非常重要。”魏主任说。

  从“清十二帝疑案”开始,节目组渐渐摸清了这个节目的规律,那就是让一个主讲人连续讲,成系列,摒弃原来一个主讲人只讲一次的做法,而且在选题、定位上更贴近观众兴趣,在制作手法上更加符合电视节目的规律。所以当刘心武的“秦可卿身世之谜”播出后,在学术界和读者中引起了巨大争议,“百家讲坛”再一次借势提高了知名度和收视率。

  “百家讲坛”节目策划人解如光反复强调:“刘心武这件事媒体说了很多了,电视台是大众传媒,你要是按一个学术论坛的标准要求我们,我只能说‘对不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