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批评】凭什么要辜负巴金和他老人家的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16:35 人民网

  砖头话语:“赠书的大量流失,已经不是偶然的疏漏了”

  矛头指向:巴金赠书流失与图书馆的含混不清

  话题摘要

  巴金共向国图捐赠过6次书刊,仅1981年、1982年这两次的赠书就达3274册。2002年12月9日,巴金研究者、著名传记作家李辉在京城某旧书摊发现并买下了6本印有“巴金赠书”字样的英文版《THEDIAL》(《日晷》)杂志,其中一本内页有巴金的毛笔签名,摊主称是“国家图书馆外文期刊部处理过期期刊时得到的”。

  当年12月16日,巴金的家属作出表态,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儿子李小棠正式给国家图书馆发函,要求“归还父亲捐赠的手稿:《春》、《秋》、《寒夜》、《憩园》、《随想录》的第五卷及《家》的散页”,并由他们转赠给“真正需要它们并能善待它们的地方:中国现代文学馆、上海图书馆和四川省图书馆”。

  李小林从各种途径反馈的结果统计,大约有100多本巴金向国图赠送给国图的外文图书已经流失到私人收藏者手中,这说明“赠书的大量流失,已经不是偶然的疏漏了”。这说明“赠书的大量流失,已经不是偶然的疏漏了”。〉〉〉

  晚年的巴金疾病缠身,在创作了《随想录》后已极少动笔,多年不断的赠书因而成为他关注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他对此极为看重,也将其视为自己的“身后事”。李小林说:“父亲一生爱书如命,他从未拿过国家的工资。他说过,他的钱是从书中来的,也要用在书中。为了购买、收集和收藏这些书,父亲不仅穷其一生所得,还耗去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将它们一批一批亲手整理出来,陆续捐赠给国家。我简直不能想象病榻上的父亲如得知这个情况会作何感想,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弄清楚,我们将愧对父亲。”〉〉〉

  编辑点题:一个老人家拿着自己多年的心血,抱着对国家的拳拳信任,将多年的藏书托付给图书馆,而最终一些图书散落的结果却令人痛心。事情过去2年多了,按说,调查清楚事件的原委对于国图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直到巴老去世,国家图书馆方面再没有跟巴金家属就此事进行沟通和说明”,多少让人有点捉摸不透。在民众眼中,这件事情考量的其实就是一种责任心与公信力,图书馆的下文如何写令人期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