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咕咚来了”的心理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0:00 红网

  一天晚上,小白兔在小湖边木瓜树下打瞌睡。突然,“咕咚”一声,从树上掉下个东西来。小白兔惊醒了,睁开朦胧惺忪的睡眼一瞧,湖面上有一个又大又白又闪光的东西在跳动,忽小忽大,变幻不定。小白兔吓得撒腿就跑。一只狐狸问兔子:出了什么事?兔子哆嗦地说:“咕咚”来了,好可怕!狐狸觉得未必有什么可怕,就躲在树丛里里向远处观望,没有跑。小白兔跑着跑着,又遇到了小山羊,连忙说:快跑!天上掉下个大妖精——“咕咚”!小山羊、猴子、梅花鹿听见了,都跟着奔跑起来。森林里的空气越来越紧张,狐狸也就跟着

跑了。就这样,一个传一个,连本来比较勇猛的犀牛、豹子、老虎、狮子也都跟着跑了。越跑越累,越跑越怕,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一样。最后遇到大象,大象沉着地问它们:究竟出了什么事?它们谁也说不清楚。大象说:咱们团结起来力量大,有了妖精也不怕,一起去看看吧!到了小湖边,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只见湖边木瓜树下的浅水里,有一个大木瓜;湖心里有一个圆圆的月亮的影子……

  在这则寓言里,我们会发现一个从弱小到强大的一个动物序列,在这个序列中,越是靠近弱小一端的动物,越容易受到谣传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越是弱小的动物,越容易受到攻击,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多,对于生存的焦虑也就越巨大。而谣言的出现一方面会给他们以确定性,就像等待判决的囚徒,等待的过程是最难熬的,而一旦判决下来,不管结果的好坏倒让他安心了;另一方面,谣言让他们积聚的焦虑得到了释放,有利于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的维持。因此,他们最容易成为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其实,像小白兔似地,他们未必是有意识地制造与传播谣言。

  谣言在传播中会被不断地放大,于是,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了,混沌产生了,甚至连那些强大的动物也沉不住气,不自觉地被卷入了谣言的漩涡,跟着跑了起来,直到他们碰上作为智慧与力量的象征的大象。在大象的带领下,“咕咚”的真相被揭露了,于是,动物社会又回归到了正常有序的轨道。

  此次哈尔滨地震的谣传,不能不说与这次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引起的“水危机”有一定的关系。开始的时候,政府封锁了水体污染的消息,不公开真相,只是说因维护与检修供水系统而停水四天,后来才承认停水和吉林市化工厂的爆炸有关,然后又承认停水时间可能会超过四天。由于透明度不高,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模糊不清,企图瞒天过海,引发了社会普遍的焦虑、动荡与恐慌,并使应该处于寓言中“大象”地位的政府的公信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后来消息虽然公布出来了,水体污染由小道消息变成了政府公开承认的事实,有关的谣言也就止息了,但社会的焦虑与恐慌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它必然会寻找另外的途径发泄出来。

  于是,由社会的某一不确定的点,传出了“地震”(“咕咚”的化身)来了的消息,经过口耳相传的社会舆论的不断放大,又产生了新的社会动荡与恐慌。虽然如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刘丹所强调的,地震预报必须由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个人无权发布地震预报。人民政府发布地震预报也是极其谨慎的,要通过地震工作者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后形成意见,并且还要定期地进行地震预报会商后形成书面材料,报省政府批准后才可公开发布。但是,一来由于某些地方政府奉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策,像兔子一样弱小的民众对于地震的预报制度知之甚少或者干脆不知道,这便成了培育谣言的绝好的土壤;二来,由于当地政府在处理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中采取的躲躲闪闪的政策,令政府这头大象失去了在民众心中权威的地位,减弱了政府辟谣的力度,增加了政府辟谣的难度。

  由此可见,为了减少谣言对于社会有机体的损害,保持社会有机体的健康运作,首先,应该增强民众对于谣言的免疫力,也就是说,要改变民众与政府权力机构相比的那种弱势与无能的状态,只有这样,民众们才不会因一点风吹草动就胆战心惊;其次,政府要增加对于公共信息的透明度,将凯撒的还给凯撒——把民众对于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还给民众,给民众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改变历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思维,使谣言止于“透明”——另一方面,这也是执政者对于自身执政能力自信的标志。

  苟如此,即便“咕咚”来了,在政府这头大象的引导下,谣言也不会对社会有机体产生多大的破坏,而想靠行政或法律手段去处罚很难找得着源头的谣言的制造者与散布者,恐怕是缘木求鱼,对于防止谣言的生成可能将不会产生多大的效力的呀。

  (稿源:红网)

  (作者:宕子)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