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端午节,赎回域名又如何(财经记事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1:29 人民网-华东新闻

  虽然已是冬天,端午节这几天却又一次成了新闻。先是国内一家网络公司的副总裁花了3万美元从一家韩国企业手中赎回了“端午节”的中文域名,接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为持续多日的中韩“端午之争”落锤。

  在对这两条新闻的报道中,不少媒体使用了“抢申”、“抢注”字眼。言下之意,

端午节原本是中国人的宝贝,现在却被外国人捷足先登了。有学者站出来澄清,端午祭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与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回事。

  且不论端午节是不是“被抢”,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不是一件坏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总是等别人抢先了,我们才开始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又如何来保护和开发传统的文化品牌?联系韩剧《大长今》在国内的热播,韩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在不断的继承中,找到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

  除了部分附会和迷信的内容,任何传统节庆活动都扎根于当时当地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习俗。端午吃粽子,是因为初夏正值糯米熟、粽叶青,又因此时恰逢百疫流行之际,才有了烧艾草除瘴的习惯。如今,粽子已经成了日常的点心,除害灭虫也有了更好的办法,端午节似乎确实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不过,分析一下赛龙舟在海外华人中经久不衰的现象,还是可以找到端午节的现代意义,即提供了一个维系社区、促进体育的平台。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东西。

  出重金赎回端午节中文域名的副总裁说,他愿意将域名无偿捐献给端午节的发源地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笔者担心,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开发,会不会最终沦为“粽子的开发”。就像曾经热闹一时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后看不见文化的影子,经济也未必真的繁荣起来。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应该也适用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眼下,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利器。所谓文化产业,其实就是将无形文化转化为有形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文化的竞争,也将是商业手段和科技实力的竞争。

  《华东新闻》(2005年11月28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