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代打工作家与学术界热情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1:58 人民网-华南新闻

  本报深圳11月27日电记者杨文雯报道:“全国打工文学论坛”11月26日至27日在深圳宝安区举行。本次论坛以“打造打工文学品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两代打工作家汇聚一堂,就打工文学的社会、历史、美学、文学意义,与学界展开对话。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人民文学》等我国主流文学、评论界的专家学者,第一次集体表现出对打工文学为标志的底层写作的关注热情,并对其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从第一批打工文学在珠江三角洲诞生,已经历了20多个年头,但始终无法进入文学的主流并引起评论界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代打工作家的写作素养与理论准备普遍不高,没有与专家们对话的实力,无法进入批评家的视野;此外,一些刊物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生搬硬套地把打工文学与黄色、血腥、凶案的地摊文学同流,直接影响了打工文学的品位和发展。

  目前,第二代打工作家正在崛起,与第一代打工作家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由于流淌着与第一代打工作家相同的血液,他们依旧直面现实,反映底层,透露着未被污染的淳朴和诚实,并且已经有了比较自觉的底层意识和文化自觉,笔触深入到了对社会转型期身同感受的生存困惑、道德困扰、文化冲突、人性尺度,甚至人类永恒的精神归宿等终极问题的追问。

  对于打工文学未来的发展,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随着大批对打工作家、打工文学加以关注的学者介入,打工作家的身份越来越重,无论打工作家以后是不是还打工,最重要的是他们要坚守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黄树森主张打工文学向两个极致发展,打造精品往文学塔尖上爬,另外就是把打工文学纳入文化产业的经营范畴。《文艺报》副总编辑张陵认为,打工文学不仅仅是群体的概念,大家还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精神概念来理解。

  《华南新闻》(2005年11月28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