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什么绊住了农产品市场准入脚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4:20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爽

  对于许多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农民来说,最令他们苦恼的是,除部分产品进入无公害专柜外,大多数进入市场后与普通产品放在一起出售,体现不出“优质优价”。

  我市无公害农产品早已闯过生产技术等难关,实现“优质优价”,对生产、加工、

销售等全过程实行有效调控,以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市场准入制已成为最后一道坎。

  说起市场准入制,我市其实也已酝酿多年。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最初几年,我市农业部门对国标、行标进行重新解释,制定了通俗易懂的操作技术规程,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环境监测、技术推广、用药控制、产品检测等一系列工作的助推,标准化生产面积几乎年年有所增长,符合无公害标准的产品有了,在市场这一环节,多年前也曾在七里堡等大型批发市场设立检测设备,鼓励无公害蔬菜进入市场。然而,我市始终没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来鼓励、保护甚至有效调控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究竟是什么因素绊住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脚步?

  首先是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保护。市农业局生产指导处的冯文军介绍说,以前在七里堡等市场设立速测设备,只是对进入市场的无公害蔬菜提供检测服务,是鼓励标准化生产的手段,并不意味着不达标蔬菜不能进入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对不达标的蔬菜做出销毁等处理,这种蔬菜仍旧可以进入市场销售。目前,在我市市场上强制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还无法可依。

  其次是投入,包括基地生产过程的投入和检测过程的投入。推行市场准入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合格品保证市场供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投入大。一家一户的农民生产面积有限,覆盖面积大、造价高的设施需要建立专门的投入机制。检测环节需要大量的检测仪器,从市检测中心、县检测站、乡镇检测点到生产基地再到市场,有的需要配备造价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检测仪,有的需要几千元的速测仪,这些设备是不小的投入。

  此外还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多头管理的体制如果不理顺,容易出现大家都管却又都管不好的问题。目前我市农业部门负责基地,质监部门负责加工过程的监管,工商则负责市场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好衔接的问题。

  市场准入制的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可以选择几个大型市场、超市以及星级酒店、宾馆做起,逐步推开,最终推广到“大市场”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呼唤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以保护无公害蔬菜的发展。而从上海等大城市的运作经验来看,从近郊农田开始,探讨对农民实行农药补贴等,以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面积,这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