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节水增效看灌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5: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节水增效看灌区

  本报记者赵永平

  相隔不到5里,江西省吉水县枫坪村李正华家的稻田年年涝,而赵世生家的稻田年年旱。为啥?灌渠常年淤积,上面的田有水排不出,下面的田缺水引不来。

  得益于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如今,一条3公里长的主干渠把枫坪村里的稻田连了起来,解决了昔日灌排“卡脖子”难题。老李乐了:“往后再也不怕田被水淹了。”老赵也乐了:“一顿饭工夫就能把地浇个透!”

  到2030年,我国农业要节水600亿—800亿立方米,大型灌区要节水300亿立方米以上,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保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局面,有效的灌排体系是重要保障。但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

  农业缺水严重!全国农业正常年份缺水30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粮食因旱灾减产约5%。

  灌溉浪费普遍!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5%左右,平均每亩灌水量超过实际需水量的1—2倍。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农业要节水600亿—800亿立方米,大型灌区要节水300亿立方米以上,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看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正日益加剧。

  再看粮食生产。专家预测,为保障国内粮食基本自给,2030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6亿吨以上,而大型灌区将承担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半壁江山”。要达到这一目标,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要途径。

  灌区建设正面临着节水、增效的双重压力。可喜的是,从1998年开始,国家安排国债专项资金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正是以农业节水增效为中心,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对大型灌区进行综合改造,同时紧密配合农业综合增产措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改造后的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2提高到0.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3.8%

  截至2004年底,国家累计投入136亿元专项资金,对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中的255个进行配套与改造。如何让中央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大型灌区续建改造项目不撒胡椒面,而是重点布局、集中投入,使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项目实施取得了节水、增收、减灾、生态等综合效应。2005年项目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实施节水改造的255个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2提高到0.48,灌区年节水能力增加74亿立方米;粮食平均亩产由380公斤增长到426公斤,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8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8亿公斤。

  农民也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43.8%,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618元。

  还有140多个大型灌区没有开展节水改造。现有设施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灌区改造还需再加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有140多个大型灌区没有开展节水改造。现有的灌溉工程设施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等问题。全国402处大型灌区,完成投资不足设计投资的50%,建筑物配套率不足70%,骨干工程损坏率达40%,渗漏损失导致灌水周期长。

  专家认为,大型灌区改造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因此,要坚持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改造相结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与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管理措施、政策措施相结合,积极推进大型灌区改造。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8日第十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