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对端午申遗之憾须有理性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7:06 大众网-大众日报

  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中国落败,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11月26日《现代快报》)

  笔者认为,高丙中教授的观点是值得肯定和倡导的理性态度。围绕着端午节申遗之

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韩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很大。对于其江陵端午祭,虽然现在有许多中韩学者都持一种“相异论”,认为中国“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是两回事。但是,对于端午祭是否源于或脱胎于端午节,是否是在中华端午节的启发下,发展起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活动?相信这些问题都会有历史证明,并将在今后的史料挖掘中得到更多的印证。现在仅从现象和形式,就武断认定两者间的差距,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即便,端午祭没有克隆端午节,完全是韩国的独创,这也不足以撼动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和端午节的历史文化价值。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丙中教授提出了面对中韩“端午申遗”之争的三个关键点:是否有现代元素;是否有现代转型;是否争取到了国际认同。这三点非常关键。首先,韩国的端午祭,在1967年之后得到逐步重视,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打秋千等文娱节目1000多个,民俗活动非常丰富多样,这说明,作为文化活动的端午祭,在不断借助现代元素持续发展;其次,正是这种不断的发展,使端午祭完成了与传统的告别,而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最后,要争取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能否获得和争取到国际认同非常重要。

  由此三点反观,可以对端午节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中国的端午节有没有“现代元素”?是否需要实现一种“现代转型”,这种改革的工作怎样做?是否需要,或者说应该怎样来做国际认同的工作?

  当然,对端午节也可以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些文化、民俗遗产需要改造后走向世界,有些遗产需要原汁原味的保留,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匆忙进行文化、民俗的大改革、“大革命”,更好地保持其原始形态,不仅也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纪念,更是一种最佳的继承,申遗倒在其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