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幸福园”里的“幸福”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7:35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沙兆华 实习生 秦玲玲

  海拔1000多米的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有一座敬老院,当地人都称它为“幸福园”。幸福院的院长叫黄文明,今年67岁,已经在这里守候了整整22个年头。因为有了他,幸福园才被赋予真正幸福的涵义。

  1983年元旦,45岁的黄文明第一次踏进敬老院的大门,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迎接他的14个人当中竟有6个是耳聋、失明等生理有缺陷的老人。盘点院里的资产时,黄文明更是傻了眼,不仅米缸里没有一粒粮,账单上不剩一分钱,甚至还有一叠600多块钱的未付账单,原来敬老院很久以来都靠举债度日。此刻,黄文明满脑子只有一个字,“走”。但第二天,看到老人们的孤独无望的眼神,黄文明还是留了下来。

  有口就得吃啊。连续7天,黄文明往民政局、粮食局跑,终于弄回了1.3吨大米!有了粮食,黄文明又捉来4头猪崽和30只小鸡进行圈养,在幸福院外的山岩上开凿出几块菜地,种上了各种蔬菜。慢慢地,黄文明不仅还清了全部的债务,还攒了几百块钱。这时,黄文明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敬老院称作幸福园?幸福应该有什么样的内容和指标?他用自己的标准给“幸福”下了定义,那就是让大家每个月都能吃上九顿肉。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凭着自己的一双手,开荒种菜,上山打猪草,终于很快让大家实现了他的“幸福指标”!

  由于太累、太苦,1987年,黄文明唯一的帮手也离开了敬老院,从此,院里上上下下,老人吃、喝、拉、撒、睡、生病都由他一个人苦撑着,直到现在。敬老院在山顶上,米、油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要靠黄文明从山下挑到山上来,在陡峭的山崖上,有一条连通山下的石阶路,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黄文明每周两次下山采购,从来没有间断过。

  袁法良是个腿有残疾的老人,1992年夏天,老人突发胃出血,生命垂危,不由分说,黄文明背起老人就赶往山下的卫生院,路上,老人吐出的血水染红了黄文明的衣服,也滴落在一个个石阶上。由于护送及时,经过抢救,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

  黄传芳是一位失散留乡的90多岁的老红军,他不仅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连吃饭都要人一口一口地喂,幸福院开张时就被抬上山来了。黄文明始终坚持像亲人一样照顾着他,黄传芳每天有多少次大小便失禁,黄文明就为他换洗多少次衣服、被褥,8个春秋2000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

  22年里,黄文明先后呵护了40多位孤苦无依的老人,将6个孤儿抚养成人,送走了20位老人。回首22年来的艰难历程,老人回答很简单:看到老人们笑脸,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2004年底,黄文明获得了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奖章和荣誉称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