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后作家"进市场没上文坛? 是否能代表"80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7:46 中国新闻网

  “80后作家”走上了市场没有走上文坛。“80后作家”的作品“秋意”太浓。在都市里成长的“80后作家”能代表“80后”吗?“80后作家”何去何从?这是日前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全国校园文学论坛上讨论的焦点问题。论坛由中国作协、全国中语会、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联、深圳特区报联合主办,“80后作家”颜歌、蒋方舟、李傻傻与文学评论家进行了一场有声有色的“鹏城对话”。

  在市场上跟父辈们打了个平手

  “去年北京有一个研究所,有过一个关于图书市场的调查,看过这个调查也让我非常吃惊,如果说文学图书市场分成十份的话,“80后”为主的青春图书在文学图书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为10%,而整个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加起来在图书市场份额上也占了10%,这就说明这帮孩子的作品在市场上跟他们父辈们打了一个平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曾用“一个不可阻挡的崛起”来形容“80后作家”这个群体。

  白烨说,去年我又看了首都师大文学院一项关于“你最喜爱中国现当代作家是谁”的调查,结果又吃了一惊:郭敬明、韩寒这些“80后”已经和鲁迅、金庸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平起平坐了!“作为搞文学研究的人不能不关注这个现象。我们的文坛对他们根本不了解,这是很大的问题。”

  而在“80后”纯文学写作的代表颜歌看来,“80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想赚钱的、追求高雅的都有,还有不少“怪人”,不过大家彼此比较宽容。可以想像,未来的文坛也会变得更加多元,不同文学取向交叉并存,也许文坛的格局都会因“80后”而改变。

  走上了市场,并没有走上文坛

  “出了书,而且市场上卖得不错,但在文坛上大家都不知道,这种情况完全可能。”白烨认为,“80后”走上了市场,而没有走上文坛,他们与主流文坛之间的隔膜仍然很深,很多小作家甚至宣称要“再造一个文坛”。白烨说,现在“80后”的读者越来越小,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这些读者都需要引导。“80后”怎样能够实现自己的文学理想而不被市场包围,实在令人堪忧。

  “80后作家”中年龄最小的写作天才蒋方舟认为,追求市场并不低贱,但自己的理想还是要做博尔赫斯那样的文学大师,哪怕读者很少也不后悔。“因为商业写作和纯文学写作,你需要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你要干下去,心理就不要有杂念。”

  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文学评论家吴秉杰认为,目前中国校园文学存在两方面主要的缺憾:一是年轻人受相对狭窄的生活面所限,校园文学表现出来的想像力,既有空灵的一面,也有空泛的一面,这也是校园文学先天的局限;二是受商业文化的影响,目前校园文学当中出现了一批为市场写作、为金钱写作的人,久而久之,少年作家最可贵的“本”和“真”就慢慢没有了,这是商业社会带给文学的悲哀。

  “80后”的作品“秋意”太浓

  对于“80后”的写作,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曹文轩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觉,就是“秋意”太浓,一下笔就满篇苍凉,很孤独、很颓废、很绝望。为什么那样一种写作的方法成了少年写作的主体部分?曹文轩认为,一是受成人文学的感染,二是我们缺少了一种苦难教育。当中国的文学在善与恶、美与丑之间严重失衡,只剩下了丑与恨,“怨毒”的氛围正慢慢弥漫在少年写作当中。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真实观变了,你写阳光的东西,他就觉得你不真实,你矫情。

  对此,蒋方舟认为,很多中学生写的东西模仿的痕迹太重了,他们都在说忧伤和疼痛,说“15岁就开始苍老”很不可思议。我觉得我这个年龄里这些情绪是有的,但没有那么大那么重,更不可能是生活里的全部。一味地去模仿只会害了你,并不代表你本身就真的疼痛了忧伤了,这是尴尬的无意义的写作。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杨宏海认为,阳光写作是青春文学的一种写作姿态,它具有开放包容的青春文化特征,更贴近青少年的生活本质,更符合青少年写作的自然心态和审美情趣。

  “80后作家”能代表“80后”吗?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提出,现在正在写作的孩子们,绝大多数是在都市里成长起来的,不足以代表今天所有的“80后”。“我们想像一下现代文学,如果只有张恨水、张爱玲,没有鲁迅和沈从文这样一些作家的话,我们就难以想像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是怎么回事。”

  谢有顺说,我们总是用“80后”笔下的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验来代言今天这样一帮年轻人,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中国的“80后”天天在喝咖啡、天天在上网,都在染头发,都在逛商场,这是一种生活对另外一种生活的遮蔽。今天新一代的写作群体已经隔离了乡村、祖辈的联系,这样一种隔断导致了对更多人群的漠视。

  “青春有点酷,不过大部分时候很平常,尤其不残酷,更不忧伤。我也不想把写作当作猎奇。”继韩寒等之后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80后作家”李傻傻认为,“80后作家”这个称谓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它只能指代“这一批人”,不能指代“年轻的”,更不能指代“新的,好的”,它应该是一个中性词。

  (据中国青年报;李桂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