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凝聚中引领青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07 解放日报

  青年,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群众基础,是促进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我们党始终站在战略高度来看待青年和青年工作。作为党的助手、后备军,共青团必须深刻认识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我国“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对团组织提出的新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规律性,努力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共青团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把握青年的新特点、努力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党赢得青年

  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核心任务。共青团必须充分把握当代青年的特点,解决团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完成时代赋予的庄严责任。

  1、青年已经成为影响现在、决定未来的重要社会力量。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当前,整个社会呈现出年轻化的姿态,一方面青年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掘和重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社会问题青年化、青年问题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我国现阶段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中,教育问题几乎百分之百是青年问题,就业问题、预防犯罪问题、流动人口问题以青年为主体,青年发展也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话题。

  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首先受到冲击、最容易发生变化。在社会变革不断加剧、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的背景下,青年的认知、判断、评价、选择的自主性增强,价值取向趋于多元;随着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竞争加剧,青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青年群体社会流动加快,不断进行分化重组,新兴群体不断涌现,虚拟的“网上青年群体”层出不穷,青年自组织发展迅猛。所有这些都给社会管理、社会心理研究、社会文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事实证明,当代青年已经不仅是未来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力量;不仅是传承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执政党的希望。

  2、共青团应该成为党凝聚青年、引领青年的根基性组织。

  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为共青团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理解,这个“新”就体现在共青团新的历史方位上。随着党的历史方位的转变,共青团也从革命党的助手相应地成为执政党的助手,要站在服务党执政的高度,关注所有青年的生存发展,竭诚服务青年,解决面广量大的青年事务。这个“新”就体现在共青团新的历史使命,要按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为党巩固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不断扩大联系青年的深度和广度,在多样中求主导,在多元中求主流,代表和维护青年的根本利益。这个“新”就体现在共青团新的时代责任,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共青团要更广泛、更有效地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起来,使之成为一种经过有效组织化整合的积极、有序的力量,追随党的事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党的要求、时代的变化和青年的需求,共青团还必须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共青团的教育方式与青年的思想实际不完全适应。面对青年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传统的目标单一、对象笼统、说教为主的思想教育方式脱离青年实际,不受欢迎。共青团的组织设置与青年的流向分布不完全适应。在青年群体流动加快、分化明显、重组迅速,各类青年自组织大量涌现的新形势下,共青团的组织设置方式还比较单一,联系青年的手段不够丰富,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存在不少“空白点”。一些基层组织自身活力不强,对团员青年的辐射能力减弱,有的甚至松散瘫痪。共青团的服务能力与青年的广泛需求不完全适应。共青团服务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能依托的工作资源的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组织依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的途径比较狭窄,整合社会资源的机制又不健全,面对青年在教育、就业、心理、维权等方面日益增多、日趋多样的现实需求,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青年的新特点是客观的,组织的新问题是现实的。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做到看清楚、想明白、有准备。

  为党赢得青年,关键是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服务建设上提高共青团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

  面对青年的新特点、组织的新任务和组织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实践表明,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的根本评价标准应该是凝聚力标准。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在联系青年时就没有吸引力,在面向社会时就没有影响力,在服务大局中就没有战斗力。

  从实践来看,共青团的凝聚力主要来源于思想凝聚、组织凝聚和服务凝聚三个方面。思想是核心,组织是基础,服务是根本途径。要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关键就是围绕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服务青年,不断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切实体现在广大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有效劳动的凝结,增进青年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为党赢得青年。

  1、思想凝聚的关键是实现有效影响。

  思想教育工作是共青团的核心职能。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坚持从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多运用青年熟悉的语言,多联系青年身边的事例,以青年耳濡目染的基本事实和感同身受的亲身体验为依据,以真理的力量、真实的逻辑、真诚的态度感染青年,激发其内在的向上、向善、向美的积极性。要充分体现组织特色,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典型示范、体验教育、实践参与等方面的优势,让广大青年在组织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受教育,在相互启发中受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在典型激励下汲取力量、在真实体验中收获感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要积极开发活动载体,在活动内容上要紧扣思想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环节,但在活动形式上要体现时代特点、贴近青年生活,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做到春风化雨,内化于心。

  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思想教育工作既要从高处着眼,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又要从低处着手,引导青少年走好人生每一步。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的主题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头脑,使他们强化党的观念、团的意识,永远跟党走。要以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为重点,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细节,针对他们在人生发展中面临不少困惑、却缺少有效指导的现状,通过开展“今天我们怎样成长”系列讨论等活动,请青少年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答疑解惑,加强人生发展指导;针对青少年个性独立、但钦佩同龄人中的成功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共享成长———与杰出青年面对面”等活动,使青少年在和杰出青年“零距离”的沟通交流中,收获成长动力;针对青少年关注社会生活、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广泛开展大型服务活动以及帮困扶贫、义务支教、手拉手、保护母亲河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组织凝聚的关键是扩大有效覆盖。

  组织建设是凝聚力的基础和依托。要坚持一手抓新兴领域,一手抓传统领域;一手抓覆盖面的扩大,一手抓内在活力的增强。要不断强化共青团引导和主导各类有生机、有活力的青年组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地以多样化的联系方式和多层次的组织形式应对青年群体结构和时空分布的变化。要分类、有序、积极地推进对青年的有效覆盖,通过工作和活动使“社会人”成为组织影响的人,通过社团、自组织的骨干等使“社会人”成为组织联系的人,最终通过建立团组织使“社会人”真正成为“组织人”。

  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当前,要按照市委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的要求,积极巩固和拓展共青团在社区的工作基础。例如,推进街道团工委向社区团工委转制,把驻区单位、各类青年组织的代表吸纳进社区团工委班子,进一步增强社区团组织对辖区内各单位团组织及青年组织的协调和牵动能力;在居民区建立团组织并进一步扩大直选,拓宽基层团干部的选拔渠道,激发团员青年参与团工作的热情,等等。针对目前青年群体分布的多样化,除了强化共青团这个主渠道之外,可以通过青联、青企协等联系优秀青年群体,通过种类繁多的青年社团和兴趣小组联系普通青年群体,通过青基会、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联系特殊青年群体,同时通过建立青年社团领袖沙龙等方式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到团的工作体系中,加强引导和影响。此外,要立足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实际,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团工作的覆盖面,重点是依托电子邮局、视频会议、手机短信等信息化基础平台,建立起一种基于网络、与传统组织动员方式互为补充、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的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全方位“拉近”组织和青年之间的距离。

  3、服务凝聚的关键是提供有效帮助。

  服务是凝聚青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从团干部的角度来讲,要坚定“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的观念,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带着感情去关心青年、服务青年。从团组织的角度来讲,要强化资源配置,争取党政资源、协同社会资源、整合团内资源。一方面要探索理顺青年事务管理体制,把青年事务管理纳入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范畴,用公共财政、社会政策等执政资源满足青年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面向青年、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

  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在队伍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尤其要按照团市委在先进性教育中提出的“忠诚党的事业,自觉成为‘党的人’,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热爱团的岗位,争当事业‘带头人’,做到‘用一辈子精神,做好一阵子工作’;竭诚服务青年,永做青年‘贴心人’,做到‘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一具体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在资源配置方面,共青团应该在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上体现积极作为,如推动制定《上海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青少年政策和法律,为优化青少年发展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证;如探索成立政府青年事务机构,统筹各类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实现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又如建立政府青年项目的授权委托机制,形成政府投资授权、青年组织协调管理、中介组织评估、社会专业服务机构承担的项目实施方式等。在机制建设方面,逐步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与共享为目标、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全天候、一门式、个性化的上海共青团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着眼于满足青年多样化的需求,可以提供内容丰富的菜单式服务,随时供青年自主选择,用机制实现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统筹与合理配置,从而提高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

  “非真投入不可见其功,非真作为不可显其效。”加强团的凝聚力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将继续坚持“青年为本、以德为先、服务为重、发展为主题”的工作理念,强化活动、建设、服务三位一体综合推进团的整体发展,努力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两个方面凸显特色、有所作为,全力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全市团员青年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

  马春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