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需要综合“防灾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9:07 解放日报

  九江5.7级地震,哈尔滨大停水,近期的两件公共安全事件,让城市危机管理再度成为焦点。而人们尚未淡忘的,还有导致上百万人失踪的印度洋海啸、令美国全城撤离的卡特里娜飓风、横扫中国东南部的麦莎台风……

  “所谓福祸相倚,是指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大城市,往往又非常脆弱,面对灾害,城市越发达,后果可能也越严重。最简单的比喻,要想逃生,用惯了汽车的发达城市上哪去

找自行车去?”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罗奇峰如是说。

  有民防专家指出,目前,全球正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当危机不期而至时,我们的城市准备好了吗?

  缺的不仅仅是“救援龙”

  作为曾经赴日访问的学者,罗奇峰对日本的灾害模拟体验活动的开展非常赞赏———在日本节庆或集会的日子,常会有“地震车”开到人口集聚的公共场所,让市民进到车内亲身感受地震的感觉。车厢有一个侧面是敞开的,看起来就像个表演“舞台”,车厢内被布置成餐厅和厨房。突然“地震”来袭,桌子剧烈摇晃,正确的躲避措施是立刻关掉煤气和电源,并迅速钻到桌子底下。台上的人做着体验地震的游戏,台下的人在笑看车内人的各种表现,寓防震减灾教育于娱乐之中,很受百姓尤其是孩子的欢迎。在有的防灾减灾展示馆,则有固定的振动台,振动台被布置成卧室模样,不经意间,“地震”来袭,房间剧烈摇晃,突然,电话机掉下来了,又突然,壁画掉落,电灯摇晃,忽明忽暗……让市民对强烈地震有真实的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除了模拟体验技术,发达国家的救灾技术亦令人惊叹。如蛇形机器人,能钻入倒塌的建筑物中进行蛇形游动,探明建筑物中是否尚有生命;再如国外的“救援龙”技术,可冲入埋在废墟中的汽车,帮车内受伤人员清除铁架和车门助其逃生等。反观我国的救援技术,还不够先进,且不少技术尚未考虑到二次污染或由原生灾害诱导出来的“次生灾害”。譬如近年的一次空难事故,飞机坠落于某公园,目前该公园评估认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损失已达1亿元之巨。

  技术不够先进之余,我国有些城市在应急协调机制上,还缺了一口气。有的城市在早上遭遇浓雾,但高架上的路灯按惯例却关闭了。有的城市突逢雪灾,当数万居民在艰难中赶到地铁站时,地铁职工竟按时下班了……

  上海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城市不能仅仅对单个灾种有预案,要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代之以综合减灾的系统和协调机制的启动。

  减灾防灾,也是“发展”

  “美国在100年内,被总统宣布为重大灾难的就有300多件事件,美国将防灾列为发展要务,因为减少灾害中的损失,其实就是发展。”郁鸿胜对记者说,一个城市发展得再好,一个灾难来袭,就很有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甚至倒退为零!但我国的有些地方还固执地认为,减灾救灾只投入不产生效益。郁鸿胜说:“我们不仅要建城市规划展示馆,还要建综合防灾减灾教育展示馆!”

  上海防灾减灾研究所副所长罗奇峰,对日本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视程度很有感慨。他住在日本东京的“海外研修者协会”大楼一年内,至少参加过2次以上的演练,而上班的办公楼几乎也是每半年来一次火灾演练。罗奇峰认为,有了这种较为密集的演练,不仅在心理上令市民有一种忧患意识,能熟悉逃生路径,培养避灾经验,不至于到灾难真正发生时惊惶失措。他介绍,这次江西九江地震,就有一个小女孩,当她意识到是地震来了时,拼命往外跑,结果被过道掉下的墙体砸死。事实上,地震持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秒,在这十几秒时间内,你几乎没有时间从教室穿过走廊跑向室外,却极有可能被倒塌物所伤。而在日本,小学生们都训练有素,临危不惧,一有地震,马上就钻桌子,绝不会往操场上跑。罗奇峰说,国内还有不少人选择跳窗逃生,这也是不可取的。

  本报记者 李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