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发珍奇化石资源展现红山自然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1:14 乌鲁木齐晚报

  (新疆日报2005-11-28)

  ——为乌鲁木齐市创旅游景区特色而作

  十年前(1995年夏),我第二次登上位于乌鲁木齐市中心的红山山顶,环望全市城市美景,享受到蓝天、白云、人地和谐的清新时空,身心怡然。迄今,我仍感激陪我登山的

好导游海涛夫妇、长女褚琪与我特别怀念的已故哈族贤婿尕斯(曾任新疆艺术学院副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

  2005年7月,我独自从北京出发,乘火车直达乌鲁木齐,实现了我的探亲之旅。火车经过达坂城附近路段时,向北面望去,在“戈壁”荒滩上出现了崭新的一个风力发电场,数不清的白色旋转风叶高杆排列有序地矗立在原野上,呈现出一派因地制宜的动力风景线。在列车快到目的地的时刻,我能看到新疆开发的动力资源新事物,大开了我的眼界,使我的探亲之旅心花怒放。

  到了乌鲁木齐,住在女儿家里,受到最亲切的款待和照顾。充分休息了几天后,就去新华北路看望敬爱的同行老友、新疆古生态地理研究专家海涛先生及他的夫人张丽凤同志。每来到海公家里总是十分开心的。这是因为,他总有亲自采集的大型新奇化石给我观赏,引人入胜,以至使我去思索太遥远的地质时代红山古生态地理的奇趣现象。这次拜望,给我看到的红山化石,已不是古鳕鱼和古两栖类“蛙鲵”的卵巢、内脏,也不是“鳍翅鸟”,而是活脱脱的“鞋印石”和“石印飞天”。一时间,使我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在如此奇特又如此真实的化石境界之中。醉痴解除,我还是清醒地敬致了谢意。正由于红山景区自然遗产珍奇化石的成群出现,其强大的科学诱惑力,激发了我与海公针对红山景区的发展作了讨论,涉及有关权益、经营、资源转化等诸多问题,取得一些共同认识,略作归整,析述于下:

  一、坚决维护红山绿地的不可侵犯权益,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红山地处乌鲁木齐市中心(北纬43°54′,东经87°28′),山顶海拔910.3米,红山公园的总面积566亩,绿地面积501.6亩,绿化覆盖率达95.3%。显然,它的区位优势和绿化优势都很明显。这两点优势,是乌市其它景区都不能与之相比拟的。人们常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者不是神仙,而是“山人”。山上大有旅游者,就是“有仙”,就会财气灵通。又听说过:“园不在大,有景则兴”。红山公园占地不算大,但园中既有古典传说中的故事景点,如“塔映夕阳”、“佛庙云烟”、“太白崖洞”等,又有现代科技创新的文化景点,如“红山瀑布”、“湖心喷泉”、“摩天轮绽”“奇能滑道”(设在万绿丛中,全长666米)等;既有提供中、老年游客坐享幽美的角落,又有青、少、幼儿玩耍游乐的安全场地。可谓为“佳景宜人在!”

  红山兴旺的机制关键在于经营管理到位和不断谋求发展。如,近一年来启动了亮化工程,现已成为乌市首座夜景公园。在市中心出现了一道亮丽非凡的夜间风景线,使乌市之夜能见迷人彩峰。正是红山发展有道,2002年被评予国家级“AA”旅游景区称号,不愧为新疆著名的一大标志性旅游景区。

  一个地区营造出一座国家级“AA”品牌的景区是很不容易的。有鉴于此,我们呼吁党政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坚决维护红山公园全景域的自主权益勿受侵犯,坚决反对和抵制特权财势强占这方公益事业尺地寸土的违法行为。这是保证红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红山自然遗产的出现为景区开辟“知识旅游”空间预示了大好前景

  红山发现和采掘古生物化石的历史已有30多年,海涛先生就是在这座山地采掘化石、精心研究、锲而不舍的一位古生态地理学者。他在1975年—1991年的17年中,曾结合地理教学多次深入天山山区发掘、采集晚古生代二迭纪化石资料,成为他研究古生态地理环境的客观见证和科学依据。海公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历时十个春秋,对所采集的化石作了认真细致的鉴别、考证和研究,并汇集个人见解,整理出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1993年由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彩印出版。书中印出他新发现的出土于新疆二迭纪粉砂岩页岩地层中的“鳍翅鸟”化石,距今已2.7亿年。当时,新疆海水大幅度退缩,天山初步形成,天山山间的内陆湖盆成为鱼类、鸟类生长繁衍的主要场所。“鳍翅鸟”化石比“始祖鸟”化石(1861年发掘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侏罗纪石灰岩地层中)早1.2亿年。它具有鱼类向鸟类演化的过渡形态。这个“新发现”为生物演化、特别在鸟类起源问题上提出了具有世界性的新思考。

  广阔的新疆,油、气、矿(以煤为最,金属次之)、石(玉石、化石)资源非常丰富,早为世人所瞩目。今在政府合理调控下,已有众多有远见的开发者自远方来,投资开发,出现了一派振兴景象。唯对富有自然遗产意义的古生物化石的开发,尚未引起投资志士们的敏感和兴趣。可以理解,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现实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不足为忧。

  我们知道,在天山隆起过程中,新疆海水逐渐退缩,山间内陆湖盆地带形成很多沉积岩地层。在这种地层中,饱含古鱼类、古两栖类、古鸟类、古昆虫和节肢动物类及古植物类等多种多样奇特的化石。就在乌市红山一角出土可鉴的化石中,其奇特珍贵的产品,已完全值得设市展出。这样发展,红山景区不仅景兴人旺,而且必然会出现传播地学科学文化的新浪潮。

  近期获悉,乌鲁木齐市、局两级行政主管非常重视和支持红山景区管委关于拟建以展现红山珍奇化石为主的“红山展馆”策划意见。这是一个大喜讯,是红山景区进一步发展必胜的决定性信号,也是全市人民乃至全疆人民,以及中外旅游者一致期待实现的建设目标。我们相信,红山美梦必能成真。

  三、红山与雅玛里克山一脉相通,同是乌市发展旅游业的致富基地

  新疆地学工作者早已肯定,居于市区西南部的雅玛里克山(蒙古语意为山羊出没之地)与红山本是一脉相通的,其地层结构与走向相似和一致。今“鸿翔大厦”周围一带的原有山段曾发生断裂、错动下陷,形成地堑,源于天山冰川的乌鲁木齐河自南而北从地堑东侧穿流而过,朝着准噶尔盆地流去。从而,出现了“红”、“雅”两山断崖隔河对峙的状态。红山西端断崖呈赭红色,故称“红山”。临近红山断崖的山顶有宝塔一座,高10.6米,1788年建。今登上宝塔前山顶俯视地堑区,楼群比立,道路交织,车流人涌,山崖对峙,呈现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叠相依的地理特征。此种地势地貌和人文架构,在城市中心部位出现实属罕见。这未尝不是登红山可观望到的乌市一大独特的区域景观——典型人地和谐的生动图景。雅玛里克山因神话传说,俗名“妖魔山”。其实,现在的“妖魔山”已成为乌市重要的植物景观区,绿化工程与日俱进,“妖魔”形影无存,也不见“山羊”出没了。

  “雅”山绿化工程持续发展,必然会使它成为乌市全新全绿的一座森林园地,成为乌市人民日常共享的西山美景。当景区林间小道沟通全山,石座列布其中之时,自是一处曲径通幽的人间仙境,也是乌市林木花鸟生态珍宝大藏之所。在这样美好境界的周围,房地产业的开发必然会跟踪而来,各式住宅、旅舍,各种服务业和社区管理部门用房等设施都会相继出现。根据地层结构估计,二迭纪古生物化石资源在此山中也有埋藏,其开发价值如何尚待专家论定。

  论红山景区发展,联系到“雅”山景区开发,这是很自然的思路走向。因为,使“红”“雅”结盟,共创未来,毕竟是乌鲁木齐市发展旅游事业要统筹考虑的事情。今联系起来一议,也可能取得双赢效果。

  四、红山使“风光游”和“知识游”并举,条件具备,只待东风

  风光游和知识游并举,已是当今国际旅游新潮流。把本景区化石资源转化为知识旅游的一种文化经济资源,已然成为现代旅游发展时尚。红山得天独厚藏有丰富多彩的二迭纪古化石珍品,实是乌鲁木齐市的一座金山,不可坐视。

  红山绿化的现状甚好。水清清,树青青,游道平整静幽幽。唯树种较单调,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格局尚待全面策划,打造红山宜人小气候的环境工程尚未从整体上形成。今后,红山如能每天正午定时公布园内平均气温和湿度数据,那就会使广大游客胸中有数地感受到园内小气候的优越性。这就是“景质感受”之一例。从这个方面,也可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

  “天山是新疆的象征”,“红山宝塔是乌鲁木齐市的标志”,其说都很切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市的经济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社会、环保综合发展的竞争力居于西部省会城市的前列。旅游业发展迅猛,已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中。“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成为现在乌鲁木齐全市的最强音。这种充满魅力的最强音激励着全市人民发奋前进奔小康的信心。

  联合国很重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在巴黎召开第17届教科文大会期间,制定了一项“世界遗产公约”(共38条)。该“公约”规定,“对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无偿的补助金”;“对罕见和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原则上承担工程的部分费用”等。多年以来,该项公约的执行非常成功,主要原因有:它的应用范围设定很宽泛,并无申请时间上的限制;审查合格后立即提供资助;严格维护公约的原则性。据此考虑,红山在持续发展中,若把自然遗产(如红山化石)人文化工程营造成功,把“风光游”和“知识游”特点并举成功,把景色和景质的特点显示经常保持,对景区建筑和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全面落实高效责任制,真正具备了“罕见和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合格条件时,那就可向“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作出关于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申请。对此,我们主张早作设想,早作考虑,早作准备,勿失时机地全力以赴。

  就旅游事业的发展道路而言,如何将红山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是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比如,将景区只当作单一观赏消费之所,只做到“一饱眼福”而了之,那就难以产生经济资源优势,必须使景区资源环境变为游客观赏享受消费和吃、喝、游乐、养生全身心的享受消费同在的美好天地,才能实现景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的理念。这就叫作“美好天地,尽情享受;财符其值,利在公益”。

  最后,我和海公由衷感谢红山公园的马剑主任及其他负责同志。因为,他们曾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参观访问,在非常融洽的交谈中,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鼓励。公园领导对我们有着殷切的期待,欢迎我们对红山景区的持续发展和建设取向多加探究和关注。今试写了这篇专题拙文,情怀真诚,不避陋误,谨供参考。尚望各方多有指正。

  我们爱新疆,爱乌鲁木齐,现在还生长着一种悠情“红山恋”。

  (褚亚平)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名誉教授,中国著名地理学科教育学家,现年82岁。)

  :

  (责任编辑:高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