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怎么考上“公务员”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4:23 中国新闻网 |
范进中举的那年已经54岁,中举之后官运如何,《儒林外史》没有进一步交待,但可以预见,只要顺利踏上仕途,前程是很光明的。这对照今天报考公务员“不得超过35岁”的限制,就很让人“耳目一新”,原来古人是这样“不拘一格用人才”。 《儒林外史》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读书人的命运。从中可以看到,那个时候对“士人”的年龄并不加限制。所有的人“在考卷面前人人平等”。对照如今限 制35岁以上者报考公务员,我不知道历史是进了一步还是退了一步。近日消息:四川大学在读法律硕士杨世建,曾获得川大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今年10月12日,人事部在网站发布了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公告,杨世建按照人事部网站要求的报名程序进行注册。但当他输入完毕自己的信息进行注册申请时,人事部报名系统反馈的信息却是:“对不起,您的年龄不符合要求,不允许报考。”此后,杨世建多次打电话向人事部咨询自己的报考事宜,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行!” 据了解,按照人事部发布的《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报考公务员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对此杨世建认为,此规定违反了《宪法》第33条关于“公民人人平等”以及第42条关于“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对他构成了就业歧视。因此他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国家人事部拒绝受理他报名参加考试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他起诉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维护所有35周岁以上人群的“平等就业权”,提高人们对宪法权利以及公民权利的关注度。 在人力市场上有“35岁现象”。超过35岁的人要想生存将会极为艰难。这是市场的无情,这是用人单位“哄抬物价”的结果。但我们的政府应该担负什么责任呢?政府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规定“报考公务员的年龄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是想向公众、向社会传达一种什么信息呢?是想做出什么样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昔日范进在50多岁尚可以考上“政府公务员”,难道,当今的读书人到了35岁就已经“老”了吗?是历史在开我们的玩笑、还是我们在开历史的玩笑? (来源:杂文报,作者:田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