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谭盾 形式前卫 本质古典(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09: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谭盾 形式前卫 本质古典(人物)
图为谭盾(左)在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紧张地工作。

  刘占坤摄

  本报记者刘琼

  一部名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实景演出正在河南紧锣密鼓地筹备,活跃在国际乐坛的华人作曲家谭盾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位在奥斯卡史上第一个获得最佳电影音乐大奖的华人作曲家,将试图用音乐诠释中国古老的禅学理念。音乐大典将于明年10月在嵩山少林寺脚下上演。

  流水为琴弦石头作乐器

  独特理念萌生实验音乐

  48岁的谭盾及其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一直引人注目。在很多乐迷的眼里,他是一位能让人有所期待的艺术家。他为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创作的配乐使他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位获得最佳电影音乐大奖的华人作曲家;他在《地图》等作品里的音乐表现引发了不少争议……这次,他将担任《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音乐创作和艺术总监,将集千名武僧和千名乐僧在少林寺脚下“击水为音,闻歌起舞”。

  “第一次提出以流水为琴弦、以石头为打击乐器的‘有机音乐’和‘绿色音乐’的概念;第一次试图把中国古老的禅学理念和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第一次力求打造世界禅学文化音乐教育基地;第一次努力寻找中国古代音乐根籁以规划音乐‘地图’。”谭盾一口气历数了4个“第一”,以此表达他对《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这台演出的设想。

  实际上,这些“第一”出自他一如既往的艺术理念:考究音乐的视觉美学,致力于声音的高度音乐化。长期以来,谭盾及其作品给公众留下了颇具争议的印象———也许古典,也许后现代;也许洋气,也许土得掉渣。

  有人将“实验音乐家”的雅号赠予谭盾。他的创造力没有因岁月而枯竭。有人说,他的一些实验音乐作品面对的是“大众”而非“小众”,是观念的创新而非技术细节的雕琢,与那些刻意求异、求怪的音乐“创新”不同。

  扎根湘楚文化创造“古音新声”

  定力缘自深厚积累

  从22岁在北京开音乐会、借《离骚》一曲博得“才子”之名开始,20多年来,谭盾在国门内外行走,始终不改对理想的坚持。正是这种姿态,成就了谭盾音乐的文化特质。

  生活在躁动的现实中,却能保持作品和内心的独立性,谭盾的定力缘自深厚的文化积累。从湖南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小镇走出来的谭盾,其音乐赖以成熟和扎根的“土地”是湘楚文化。

  从管弦乐作品《道极》到音乐剧《纸乐》、《陶乐》、《水乐》,从《马可波罗》到《交响曲1997》,从《卧虎藏龙》、《英雄》的主题曲到《秦始皇》的配乐,还有《死与火》、《地图》,等等,无论简约繁杂,无论爱恨情仇,每一部作品都记录着谭盾式的“古音新声”。

  “新声”不难理解,这种在谭盾音乐中表现出的视觉美学,通俗地说,就是声音表现具有强烈的图像感。这种遭到传统学院派质疑的音乐表现,因为暗合当下审美趋势,被视为前卫时尚。而所谓“古音”,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音乐元素,而是指一种音乐气质。

  不保守无芥蒂

  不弃民族传统文化追求

  当谭盾出现在眼前,与记者或同行们侃侃而谈时,言语常常令听者动容。

  在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的眼里,谭盾不保守,无芥蒂,“与谭盾在一起,我总会进步。许多时候,当我的创作一筹莫展时,谭盾站在高处,一句话就能点醒我。”同为有建树的艺术同行,却能发出此语,可见黄豆豆的谦和,也可见谭盾的过人之处。在黄豆豆看来,谭盾不只是作曲家,还是韬略在胸的导演。“谭盾的乐谱与众不同,不是简单的总谱和分谱,在上面经常有诸如‘此处舞者跺脚’之类的批注。我看到这类批注,就知道自己该怎么编舞了。”

  谭盾成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音乐总监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他表示:“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不愿放弃机遇的谭盾,要在这台宏大演出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是表达自己对禅学的感悟,二是接续禅宗音乐传统。这也正应合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一如既往的追求。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9日第十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