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紧扣五句话 建设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09:4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紧扣五句话 建设新农村
黑龙江农垦机械化作业现场。

  汤富摄

  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

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农村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阶段。

  但是,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农村不繁荣,仍然是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阻碍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生产发展

  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生活宽裕

  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广泛开辟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积极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持续达到5%以上。

  乡风文明

  就是要在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

  村容整洁

  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讯、电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供水系统快捷卫生,电力设施安全齐备;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加强危旧房屋更新改造,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

  管理民主

  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发展和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群众路线,学会与群众商量办事,不断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本领;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逐步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机制,教育引导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增强集体经济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撰稿: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29日第十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