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叶耀光:三十载乡村电影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0:33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梅林

  人物简介:

  叶耀光,57岁,大朗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下乡电影队长,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东莞两百个放映单位中,他的放映队年放映场数可以称得上第一名。

  他的观众多数是外来打工者,在大朗,他的名气很大,街上的摩的仔都亲切地喊他“光叔”。

  他不喜欢看电影,却为别人放了三十年电影;光叔1975年从部队复员后就一直呆在镇文化站工作,扛过三十年的放映器材,至今还能“一手提起75斤的放映设备”。快退休的人了,还被人称为“铁人”,“工作狂人”。

  光叔的电影课堂

  光叔的电影放映队在大朗一枝独秀,很多时候,只要光叔支起幕布,乳白色的灯光一亮,广场上四处闲逛就被银幕上流动的光影吸引住了,有的年轻男女搂搂抱抱地就地坐下,看了一会儿没兴趣了,就随意离开。这是21世纪在小镇上或是在小村子里放露天电影时常见的场景。

  现在电影放映队显然不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深受农民追捧,但电影下乡,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子,不过光叔说:“电影一是给人带来娱乐,二是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光叔现在经常放映一些消防、禁毒等题材的宣传片。在广场上看电影的大多是外来打工者。光叔说有的年轻人生活太无聊就去打牌,要是打牌输了钱就可能走上抢劫的邪路。所以光叔一直力争把他的电影变成寓教于乐的政治课堂。

  “看电影,不是看乐子,你得从里面学点东西。”去年出的片子《荔枝红了》光叔很爱看,碰到没有看过的人,光叔就这样介绍:“讲的是落实三个代表的故事,你一定要看。”也因此,光叔出去放电影经常能得到领导的支持,每放一场电影收费500元,有些村领导自己不喜欢看电影,也不愿意掏这笔钱,上一级领导的有力支持帮了光叔不少忙。

  光叔不喜欢选那些娱乐大片放,有些片子拷贝拿不到,有些片子买来太贵,增加农村负担。光叔发现,农村观众不一定就只喜欢那些娱乐性强的片子,那些有教育作用的影片,如果故事情节紧凑,群众一样喜欢。《地道战》是光叔放得最多的电影,那种战斗的豪情和机智,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每次放这个片子,现场气氛都特别好,光叔一边放映,一边笑。

  30年的电影记忆

  时代不同了,光叔年轻的时候,同伴们最喜欢相邀去看电影,要是知道放映队要去某个村,附近几个村的人宁愿连夜走几十里路去赶场子。“那个时候,电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电影放映队下乡群众反应热烈,那些人都是自己带好了板凳,看完后还追着我们去另外的放映点跟着再看第二场,第三场。改革开放初期,看场电影还要走后门才能买票。”光叔叹一口气又接着说:“现在呢?那些看电影的看得随意,有的中途走。”现在光叔的放映队器材更好了,从前用自行车推设备,现在有了小货车,虽然光叔偶尔也有一点小失落,但他坚持“哪怕是一个人在看,我也会坚持放映到底。”

  只有一个观众,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过。有次是应邀去一个工厂放电影,结果那个厂长见了放映队来,大手一挥,哈哈大笑:“你们开始放吧,我把工人都叫去加班了,我来看你放电影。”光叔觉得反正这是自己的工作,总得保质保量去完成吧,还是默默地把片子放完,心里面隐隐觉得有点没意思。

  有的时候刮风下雨光叔也坚持放映,广场上几乎是空荡荡的,有的观众跑到放映队撑起的雨篷下躲雨,附近楼房里偶尔有几双眼睛朝这边探望。光叔说观众还没走呢,还是继续放下去,有时候自己衣服打湿了,也不可能去换,工作完后打一针第二天接着上阵。

  光叔放了三十年的电影了,他说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放映队主要放战斗片,反谍片,神话片,最为人熟悉的是《上甘岭》、《回民支队》、《铁道游击队》、《天仙配》、《人参娃娃》等。80年代中后期译制片多了,香港片、台湾片也多起来了。90年代,主要放武打片、爱情片、警匪片。”

  与中国电影的不景气相反,2001年到2005年是光叔的电影队最红火的时期。光叔觉得这恰好是因为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的特色,现在农村仍然有广阔空间,光叔把放电影当成是丰富打工者文化生活的机会,自然在打工者众多的东莞有很大的市场,也跟领导想得一致。

  去年光叔的放映队全年放映1120场,是三十年来的最高纪录,今年十月份放映了172场电影,创造了光叔的月放映新纪录。

  “年轻人都不能吃苦了”

  光叔的办公室,桌子上、抽屉里、地上,随处都见拆卸下来的设备零件和维修工具。垃圾篓里放了好几个已经被烧坏的喇叭音膜。那是光叔的徒弟不小心弄坏的。如果光叔每次都是自己亲自操作,他自信通常能让这些喇叭音膜一年都好用。有时候跟徒弟分开去不同的放映点,光叔就会一直担心,“徒弟那边放映顺利吗?不会出什么故障吧?”等到徒弟电话报告一切安好放映结束,光叔才放心。

  问光叔,“是不是徒弟操作放映水平都不够?”光叔说,这个也难说,“现在年轻人聪明着呢,有时候看着我做一些东西,他们就会了,还会搞一点小点子,他们就是不爱吃苦,还有点骄傲。”

  光叔教他们,放电影时,喇叭要放在观众的左边,这是放电影的行规,不过光叔自己总结的理由是“俗语说‘左耳进,右耳出’,所以声音应该先从左耳进啊。”

  还有不到两年,光叔就要退休了,他这辈子教过不少徒弟,开始很多人跟他学放映,凭的是新奇,后来就不耐烦了。光叔做了几十年,他从来不觉得他的工作带有娱乐性质,光叔说自己的工作和医生有点相似,都要望闻问切。每次放片子,都是看片子是不是清晰,胶片有没有刮伤,闻有没有烧糊的味道,问观众喇叭声音够不够,测试轮子转动是否正常。

  徒弟中有人觉得做这行不赚钱,有的读书走了,有的去做生意了。光叔说自己这辈子也有无数机会赚更多钱,他说要是私人承包电影放映队,肯定比现在更赚钱,不过他就是不愿意那么做。

  有的人觉得做这行太辛苦。去年他们放电影的中途,突然老天哗地下起了瓢泼大雨,光叔当时冲他的手下年轻人喊道:“保护片子比自己的命重要,一定要保护好片子!”淋雨之后光叔自己也大病一场。

  快60岁的光叔,几乎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他教导徒弟,也确实让人服气。他能一手提起70多斤的放映机,一下子提到架子上,他的徒弟呢,却是用两只手抱着机器,用肚子慢慢往上拱。光叔以前是练过打沙袋的,现在不练了,光叔只好经常拿拳头捶墙锻炼,不然就觉得手痒痒。他甚至想在东莞摆个擂台,这让很多后生仔都啧啧称奇。

  光叔不喜欢打牌,不喜欢打麻将等一切娱乐的让人消磨时间的事情。他在自己家后种的一亩菜,也比周围人家的种得好。他的家人也都个个跟他相似。有人叫他休息,他反而劝导别人,“不做事会更累。劳动是一切乐趣所在。”

  图:

  57岁的光叔不喜欢看电影,却在乡村里放映了30年电影。杨凯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