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山有幸埋忠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0:34 红网-三湘都市报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七十三军纪念碑本报记者 文华 实习生 李小花 冯江

  辛亥“圣山”

  有人说,岳麓山是湖南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山”,岳麓书院体现着湖湘文化的精髓。从这里走出的三湘儿女,不少成了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从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到左宗棠,从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到陈天华……这些优秀的湖湘儿女,不少归葬于岳麓山上,让名山更添伟岸。

  陈独秀在《欢迎湖南人底精神》中概括说:“湖南人的精神是什么?‘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话是不假的,作为中国的“革命摇篮”,近代史上,长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黄兴、蔡锷、宋教仁等一批仁人志士为了民族民主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首次公开正式以革命党人身份公葬岳麓山的是陈天华、姚宏业。陈、姚二人都是激进的革命人士,1906年5月23日,陈、姚灵柩运抵长沙。5月29日,陈、姚葬礼正式举行。这一天,禹之谟等革命党人组织了以学生为主体的1万多人的送葬队伍,分两大队从朱张渡、小西门两处过江前往岳麓山,队伍绵亘10余里。

  黄兴、蔡锷、刘道一、丁文江等辛亥革命先烈忠骨都安葬此山,岳麓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辛亥圣山”。

  抗战英魂

  在长沙会战期间,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的地形地势,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军事制高点之一,也成了我军与日军争夺的重点。

  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湖南第九战区长官部指挥所由长沙二里牌搬至岳麓山“爱晚亭附近几间房舍里”,以就近指挥;战斗中,岳麓山所布重炮旅,利用山顶“观测条件好,易于发现火力”的地理优势,俯瞰全城,多次给东岸城区最密集日军以摧毁性打击。此次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取胜告终,成为当时全球新闻焦点。3年以后,日军发动长衡会战。当时,长沙我军指挥所也设于岳麓山爱晚亭上方的防空洞(今清风峡),但由于在布防问题上的分歧,最终仅以一师兵力驻守岳麓山。日军结集大部兵力直扑岳麓后山。当时炮兵阵地及守军90师均未布防后山,岳麓山很快被占领。岳麓山失守当天,“长沙即不保”,我军死伤惨烈。

  四次会战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总计在数百万人次以上,数以万计的湖湘子弟为了保家卫国壮烈牺牲。目前,岳麓山上还留下多处当年战争遗迹、抗战牺牲将士墓葬,如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忠烈祠、湖南省抗战阵亡警察纪念堂等。

  红色“故里”

  岳麓山还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毛泽东、蔡和森、李立三、何叔衡、李富春、向警予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理想,在这里探讨革命道路,爱晚亭、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半学斋等革命纪念地,令人景仰。

  在岳麓山下出生的肖劲光大将,也归葬于岳麓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