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期铜市场再起烽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0:52 大洋网-广州日报

  随着中国对原材料需求的急剧上升,中国企业在国际期货市场也日趋活跃。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看到更多中国企业被投机资本狙击甚至折戟沉沙的例子。近期由于传说中一位中国交易员的失踪,国际期铜市场骤起波澜,中国再成焦点。

  国储局高调入市

  11月14日,国家储备局公开宣布交易员刘其兵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伦敦商品交易所(LME)建立了大量空头仓位”。据传闻,刘其兵在LME市场建立了大量的空头头寸,由于建仓的量太大,被国际基金盯上,乘机挟仓。据市场推测,这笔交易的头寸大约在20万吨铜,潜在亏损已经达到1.3亿美元左右。不过对于这场风波的结果,是否如以往那样以中国企业的惨败告终,我们似乎可以有一些新的期待。

  一是国储局高调入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与国际基金决战的决心。国储局此次显然不愿如中航油一般成为国际炒家“捕食”的“猎物”,展开了有步骤的反击,已连续拍卖数万吨铜。尽管下月仍将抛售10万吨现铜,及寻求政府许可出口20万吨储备铜的消息仍未得到证实,但国储局的决心显然已影响市场,上海期铜和伦敦期铜价格均出现了下跌。中国调控铜价的意图和动作明确无误地反映出来,目前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国储局与国际基金的对决,鹿死谁手目前还不能断言。

  二是铜价和基本面的背离。国际铜研究小组预测2006年全球铜将过剩29.5万吨。在最近三十几年里,伦敦铜价格已有过5次暴涨,前4次暴涨之后都是打回原形的暴跌,随着时间的推移,铜市场逐渐转化的基本面,必定会将铜价推到下跌的轨道。

  三是国储局的抛铜行为是顺经济需求而为,更多是为抑制铜价,而非单纯为一交易员的失误埋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每年铜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0%左右。与铜有关的加工制造业,在全世界的消费总体上负增长,欧美国家淘汰的加工工业已转到中国。欧美发达国家精铜需求下降,中国需求却在增加。铜价的暴涨,真正的受害者是中国的广大用铜加工业。国际铜价历时4年的超级牛市,使得中国铜材进口为此每年付出了数亿美元的高昂代价。在此背景下,中国资金和国际投机资金围绕铜价涨跌的博弈在所难免。而目前国内外市场对铜价的博弈,极有可能加速铜市场牛市的终结步伐,使其从此走上漫漫熊途。

  我国争建金属定价中心

  当然无论此次博弈结果如何,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资金近两年来在伦敦有色金属市场曾遭围猎,套利盘和保值盘很容易被对手掌握,成为狩猎的对象,表明游戏规则还在别人手中。LME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目前全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已转移到中国,中国作为加工制造中心,国际性的定价和交易中心理应转移到中国。因此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世界有色金属定价中心,改革现行的运行体制才是长远的取胜之道。(禅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