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理台政治家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9日15:37 人民网

  刘铭传1891年离开台湾,他用了前后不到7年的时间,在台大展抱负:练军队以厚兵力,筑炮台以严海防,设制造局、军械所以造兵器,集捐输以充经费,厚礼聘以聚人才,抚生番以开疆土,丈田地以纠隐圃,编保甲以别良莠(yǒu),移穷民以垦荒土,兴织造以杜漏卮,惠商顾以广交易,筑铁路以便交通,架电线以灵消息,购船舶以增航路,立公司以结商团,聘西医以疗疾病,建学堂以施教育,置隘勇以密巡防,兴水利以资灌溉,开矿产以集材料,铸货币以便民生,革税法以维国计,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使台湾能成为全国的模范。他

在台湾创新的一切新政,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台湾学者称刘铭传为“理台政治家第一人,其功业足与台湾垂不朽矣”!有学者称他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

  “商战富民”,与敌争利刘铭传是具有近代思想的洋务派官员,他摆脱了传统教育中“重农抑商”的思想,十分重视商业,强调通过“商战”与敌争利。他在台湾实行樟脑官府专卖制度,严厉打击走私;放开硫磺开采禁令,使之可以理直气壮地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等国产品竞争;其他如茶业、蔗糖业、盐业等方面,刘铭传也下大力气开发,并使之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战。这些举措,为巩固台湾和建设台湾提供了经费,也使百姓从中获利。

  改革关税制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成为对外通商口岸,吸引了大批外商。这些外商以台湾是通商海口为借口而拒交内地关税,致使中国流失大量税源。刘铭传抚台后,坚持外商进入台湾内地经商,必须持三联税单,否则一律征收内地关税。这一下,气得奸商们暴跳如雷,他们向总理衙门施加压力,逼其下令阻止刘铭传的行动。面对内外压力,刘铭传不为所动,据理力争,义正词严,有理有据,连李鸿章也不得不表示这样做是行之有理。

  “抚番”垦荒刘铭传无论在抗法保台期间,还是在抚台期间,与台湾绅民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无论是汉民,还是生番、熟番,都视为大清子民,一视同仁地对待。

  光绪十二年(1886),台湾成立抚垦总局,下设10多个分局,刘铭传亲任抚垦大臣,开始开山“抚番”。他派大军修通进山的道路,委派地方官、官军一起去做“番酋”的工作,进行招抚。对招抚之后的“番民”,又设立“番学堂”进行教育,指示地方官发给衣服,教他们穿衣,让他们知礼。他还帮助高山族同胞革除杀人驱疫的恶习,通过教唱通俗易懂的歌谣宣传不该杀人的道理。刘铭传要各地“认真教导,不拘番童、番丁男女,朝夕歌唱,并为之讲解,使之家喻户晓,期革嗜杀之风,渐知人伦之道”。根据史书记载,仅在光绪十二年到十三年,全台就有400余“番社”、8万多“番民”接受招抚,同时开垦农田数十万亩。

  他充分依靠台湾士绅,尽力做到“凡在台官绅,有可用者,无不广为罗致”。曾任太常寺少卿的林维源急公好义。法军围困台湾时,他带头捐银20余万。刘铭传对林维源非常器重,称赞他“笃实忠勤”,不仅为他报功请赏,还推荐他担任帮办台北抚垦、帮办全台抚垦、督办台湾铁路商务等职,让他参与治理台湾的各项要政。有人说,刘铭传在台湾是“惟绅是赖”。

  雾峰林家也是他主要依靠的对象。林家是台湾彰化大豪绅。林朝栋的父亲林文察在同治二年(1863)因镇压台湾戴万生起义立功,担任过署福建提督,后来战死在漳州,谥刚愍,立传建专祠。林朝栋和林朝昌是台湾义勇首领,在抗法中备资募勇,杀敌前驱,配合官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铭传保奏林氏兄弟,林朝栋担任道衔兵部郎中,林朝昌担任守备。

  刘铭传还为雪林文察之弟林文明的冤狱专门上书朝廷。林文明,性粗豪,因为镇压戴万生起义为起义军后代所仇恨。加之他遇事多武断,得罪的人就更多。同治九年(1870)他被诬告谋反。当时台湾道黎某非常凶悍,得到闽浙总督便宜行事的授权后,派官吏凌定国前往彰化城向林家问罪。林文明坦然冠带到县衙对质。凌定国出其不意,将林文明杀害,然后以“露刃登堂,率众拒捕”上报。林家多次上告,但终因官官相护而未果。

  刘铭传为此案写了数千言的奏折,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地上报给朝廷,后来刘铭传“复奏建刚愍祠塞其悲”。林朝栋对此铭记于怀,台湾被日本占据后,他仍然穿华装不归日,说:“吾不忍负刘公也!”

  清赋丈田刘铭传在台湾遭遇最大阻力的事情就是“清赋丈田”。台湾的一些大租户隐瞒实际土地数目的情况十分严重,以此偷漏巨额的政府税收。刘铭传实行“清赋丈田”的目的就是使这些地主豪绅按照实际田额缴纳田赋,同时废止这些大租户的收租权和土地所有权。这一举措触动了大地主豪绅的根本利益,遭到他们十分激烈的反对和抵制。刘铭传作了一些让步,但清赋的决心没有丝毫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彰化县发生了施九缎聚众围攻县衙、斩杀提督朱焕明事件。

  这时,刘铭传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一方面是台湾士绅制造流言蜚语攻击他,一方面是朝廷上的政敌设法诋毁他,最高统治者也责备他行动“过激”。

  刘铭传自己曾经说过:“只身渡台,内忧外患,孤孑(jié)危艰,无复生人之趣。自分不死于敌,必死于谗,冰糵(niè)孤怀,至今心悸。”“不死于敌,必死于谗”,正是刘铭传对官场斗争残酷性的切身体会。自从刘铭传赴台以来,各种谗言就没有断过。当初他决策“撤基援沪”,就有刘璈等人造谣生事,险些造成军队哗变。后来左宗棠又听信片面之词而上疏朝廷弹劾,要不是刘铭传反击有力,差一点就身陷冤狱。而此时,刘铭传的处境更加艰难,一是台湾岛内大批士绅对他由支持转为排斥,二是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醇亲王奕也离开人世。刘铭传知道大势已去,于是连续三次上折请求开缺,回乡养病。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朝廷准许刘铭传开缺。台湾首任巡抚,就这样黯然地离开了他所挚爱着的台湾!

  刘铭传隐居乡里的几年间,并没有忘怀国事。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军队入侵朝鲜并突袭中国运兵船,中日战争爆发。刘铭传在台期间,就担心日本日后会侵吞台湾,因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日本的情况,并

  提醒朝廷提高警惕。此时的刘铭传盼望能再次为国驱驰,朝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荐举刘铭传为钦差大臣督办台湾军务。但当年曾因宝物的事与刘铭传结怨的翁同龢不同意,结果此事就没有了下文。

  刘铭传始终心系台湾,听到清政府甲午战败、割让台湾的消息后,他整日沉默无语,“忧思郁结”,终至卧床不起。据说,刘铭传死前还面朝东方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刘铭传死后,台湾民众歌颂追思不已。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萧克非等:《刘铭传在台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

  (2)姚永森:《刘铭传传》,时事出版社,1985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