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应着力减少政府公共管理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0:06 红网

  26日上午,“县域经济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二楼会议室举行。对于参加最新一次“县域经济研讨会”的国家级贫困县而言,“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点燃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见《第一财经日报》11月28日)

  来自甘肃省宕昌县的陈恒县长告诉记者,“国家的扶贫资金从中央到省里,从省里到市里,层层扣掉一点,到了我们这里已经强弩之末。因此,这些年来市场化扶持基本无效

,我们呼唤中央能在政策上采取直接扶持机制。”贫穷县官员呼唤中央直接的政策支持,发展之心可以理解,但是从扶贫资金从中央、省、市到县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现实来看,即使有了直接的政策支持,脱贫致富会不会就成为现实?

  事实上,扶贫资金成为强弩之末的现象,揭示着公共管理成本的问题,而在笔者看来,解决公共管理成本问题对贫穷县官员来说,可能比直接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现阶段我国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管理主体并未从社会高度去认识管理的成本问题。许多管理者一味地为实现短期目标而加大投入,而为了降低直接成本又不顾社会整体利益地进行了成本转嫁,使得管理活动的交易成本大增,这种交易成本不间断地传播开去,对整个社会而言无疑是加大了负担。而这种负担最终沉淀下来进入了各种社会活动的成本当中,最后又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最初的管理活动,因为该管理活动并不是孤立地在社会中存在,就像银行的贷款效应一样,当初不大的交易成本经过社会震荡加以放大,最后增加了社会成本,当然作为源心的管理活动成本也不例外。公共管活动中这种对成本缺乏充分认识的短视行为使得管理者只在眼前考虑活动的效益而忽视了其管理活动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会发展决定了必须对公共管理活动的交易成本进行合理控制。从扶贫资金成为强弩之末的现象,表明社会为公共管理付出的交易成本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成为最大的交易成本产生和转嫁者。监督的缺乏和自身职能的繁重多样性,使得政府在执行其职责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失误、疏忽或故意行为,使得公共资源不能很好地进入管理活动中。

  从导致公共管理成本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出,管理权的垄断是其核心所在,围绕着垄断形成了一连串不合理的环节,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成本异常发展。为此,在发展制定规范公共权力授予的法律制度时必须明确,多元化的主体,责权明确的公共资源分配,强有力的监督控制系统,合法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主体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否定政府在公共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元化的目的正是为了使政府在肩负众多事务的情况下更有效地行使其公共管理的职能。

  期待政府在一个正常有序的环境中行使职能,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保证公共资源的充分使用,争取以既定的成本换取更大的成效。

  (稿源:红网)

  (作者:朱四倍)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