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同坚守民间文化的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4:1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共同坚守民间文化的家园
樊宇组织的“凡雨民间文化影像调查组”行走于田野

  本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此展示“出版界支持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抢救工程成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中国结丛书》等图书琳琅满目,象征着中国民协与出版界强强联手的第一批果实。

  庞大的体系

  冯骥才先生说得好: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精神,都来源于本民族的文化。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是在精英文化中,那么中国民间文化就是中国老百姓性格、情感的载体。

  民间文化体系之庞大,涵盖范围之广,内涵之丰富,从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民间文化书籍中即可窥见一斑———《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国的假面与祭祀》、《中国泥彩塑集成》、《中国剪纸集成》、《中国民间美术遗产图录》、《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120卷)、《中国民俗志》(县卷本)……

  就拿今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化集成”(县卷本)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卷帙浩繁,让人望而生畏的系统,整个普查、整理、出版工程大约要耗时15年。它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俗语全书》、《中国民间史诗叙事诗全书》,简称“中国民间四库全书”。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收集的是已成书的各种典籍,是所谓的精英文化;而“民间四库全书”收集的是至今还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作品,相形之下,后者显然更具有活态性、更丰富多彩,它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哲学家从中看到哲学,历史学家看到昔日不见于经传的真实的社会生活历史,作家可以从中找到无尽的创作素材,人类学家从中悟到人类发展的进程,社会学家从中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底层的社会状况,民俗学家从中看到民俗事项的渊源流变……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民间文化的珍罕。

  艰难的起步

  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文化都源自民间文化。可民间文化本身,却是极端脆弱的。我国古代将采集民间文学称为采风,因为它像风一样稍纵即逝,不及时捕捉,当下存在的状态就永远消失了。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大国,民间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在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中,民间文化有如秋风中的落叶,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枯萎、飘零、毁损。抢救,成为重中之重。

  出版只是抢救工作的阶段体现,星星点点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菁华是如何被发现、采集、整理,最终以书籍、音像等现代化形式记录下来的呢?承担这一繁难任务的是中国民协。

  早在世人对文化遗产濒危状态尚且茫然无知的2001年,中国民协已经走上了呼吁、论证、发起、推动的不归之路。对民间文化充满激情的著名作家、政协委员冯骥才出任民协主席后,更是不失一切时机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和感召力为此奔走呼号。

  2003年春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发愿要对全国重点的濒危民间文化遗产展开全面、系统、科学的普查、记录、整理、出版和保护。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也是让人心生疑窦的时刻,因为当时的民协,经费短少,能够进行科学普查的专业人员不过几千人,面对全国2000多个县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但无论怎样艰辛、寂寞,这一事业却是不能放弃的。在最初的悲壮中,我们看到那些充满责任感的人们表现出的惊人热情和耐力———冯骥才先生曾连续在7家出版社碰壁,却仍然努力不懈,为了筹建基金会,他竟然拿起画笔卖画筹款;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薄松年先生,不顾70高龄,坐长途汽车、吃面条、住低档招待所,自费考察,从不报销;山东电视台编导樊宇,工作之余组织志愿者深入村庄用影像形式记录民间的婚丧嫁娶,为了不破坏当地百姓年节时全家团圆的风俗,他们在破庙里过春节,为了解除地方政府对他们安全的忧虑,他们自愿签署“志愿者声明”,表示责任所在,后果自负。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啊!

  此道不孤

  正是这群人的坚忍行走,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重视,得到了上至各级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的热烈响应和支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立法被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受到重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及初评已经完成、地方性保护条例办法陆续建立,整个社会开始重视我们数千年农耕文明独有的文化积淀。2002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3年,中宣部拨专款启动、支持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项目,2005年,财政部给唐卡专项拨款,文化部又为木版年画拨出经费,新闻出版署承诺为民间文化出版物的刊号开绿灯……

  出版界一些有识之士更是本着深远的文化眼光、纯正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将保护民间文化当作自己的事情做起来。声誉卓著、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华书局第一家站出来,承担了总投资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他们以“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精神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2005年荣获被誉为“全球印刷业奥斯卡”的美国印刷行业协会及印刷技术基金会颁发的优异奖。没有教材教辅收入支撑的黑龙江出版社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的资助下,推出《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首批《中国女

  书》、《中国傩文化》、《中国梁祝文化》、《哈尼梯田》、《侗族大歌》、《中国萨满文化艺术》等已正式出版。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西苑出版社出版了《守望民间》、学苑出版社资助出版了《民间文化论坛》、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此次成果发布会上,又有9家出版社与中国民协签约,如安徽教育出版社将要出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及杰出传承人系列丛书100卷、宁夏人民出版社将推出《中国泥彩塑集成》和《中国唐卡艺术集成》、河北教育出版社将出版《中国剪纸集成》,成都时代出版社将出版《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四川新华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将出版《中国民间美术遗产图录》等,牵涉到的资金达数亿元之多。

  尽管这条道路依然漫长艰巨,但毕竟已颇为顺畅。中国民协在两年的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针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一方面出版普查手册,做示范性调查,建立分项分片的普查模型,另一方面充分影响、调动、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为范本,将文化遗产抢救工作更为迅速有效地铺开。有人说,当生存环境改变,依附于此的文化走向消亡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民协在这方面也作了尝试———与挪威签约,以黔东南苗寨为试点建立生态博物馆。

  记录民间文化,保护民间文化的生存土壤,坚守,直到现代文明彻底认同它的珍贵和必不可少,这个责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承担。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1月30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