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进农村服务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4:4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十年来,省歌舞剧院走进农村,服务农民,足迹踏遍江淮大地的73个区县,演出多达近千场,开拓了农村文化演出市场,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受到基层广大农民兄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提高认识面向农村

   我省有着四千多万农民,农村地域辽阔,乡镇演出条件艰苦,农民盼看戏心情热切。但在开展“三下乡”活动初期,由于认识的原因,他们把送文化下乡活动只是当作简单的完成任务,被动地去执行。有一年的元旦,该院送文化来到了偏僻的临泉县红河乡演出,所有演职人员都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来自安徽和河南两省交界处有近十万农民,开着拖拉机,顶风冒雪前来观看演出!乡镇里没有接待50人用餐的饭店,乡亲们就把演职员请到家中作客。十年来,省歌舞剧院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全省的山山水水,其中不少地方属老、少、边、穷地区,真正做到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农村,把精彩的文化大餐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既抵制了封建迷信活动与黄、赌、毒等歪风邪气在偏远农村的传播,又帮助农村基层政权有力地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创新机制扎实工作

  省歌舞剧院作为省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认识提高后,便把“走进农村,服务农民,宣讲农业政策”,确立为当好服务农村的排头兵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从组织创作每一个节目的排练、参加下乡人员的任务、场次、演出地点的选择,到每场演出的具体落实,都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细致地组织安排落实,确保下得去,常下去。

  表演艺术团体要做到下得去,又常下去,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在深入持久上下功夫。十年来,省歌舞剧院在改革中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一是深入农村市场演出“主题化”。如2001年,省委提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省歌舞剧院就推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大型主题文艺巡回演出,以健康向上的内容,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坚持重心向下,服务基层,把欢乐和希望送到农村,不仅受到基层广大农民兄弟的欢迎,也受到当地政府和有实力的企业的资助,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是面向社会演出“节日化”。省歌舞剧院不仅注意在一年一度的“三下乡”活动时组织精兵强将走进农村演出市场,而且把每年的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假日,作为送文化下乡的好时机,把演出市场做活、做大。特别是近年来,省歌舞剧院还瞄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开拓了服务农民工的演出市场,拓展了送文化下基层的演出时空,在注意社会效益,搞好宣传的同时,以满足最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

  围绕中心与时俱进

  “三下乡”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文化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命题,省歌舞剧院不断拓宽思路,与时俱进,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1999年10月1日,欣逢建国五十周年,举国欢腾共庆,他们策划了《共和国之声》百场巡演,观众超过百万,豪迈的主题,响彻江淮大地。200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他们组织了“老区行”慰问演出,在革命老区金寨,他们把颂歌唱到仅有一名老红军观众的床沿。2003年7月抗洪救灾,他们主动请战把风雨同舟的抗天歌,唱彻蚌埠郊区方邱湖淮河大堤,迎风起舞,踏浪放歌。2005年11月,省“江淮情”艺术团赴凤台和六安慰问演出,他们通过新创作的大型歌舞《崛起江淮》表达了一个心愿:人民群众与党贴心,与政府连心,与时代同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本报记者邱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