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国际社会通报”有感(国际随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温宪

  灾难,民所不愿,国所不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突发灾害是对事发国政府和民众危机处理能力及素质的严峻考验,其中也包括政府外交应对水准。不久前中国发生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便是一例。

  本月28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赞扬说,中国政府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措施有力。中国政府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于11月26日约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环境署副执行主任卡卡海勒,通报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承诺中国政府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通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天向国际社会通报事态的最新发展情况,以便国际社会和所有媒体能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相关信息。也是在11月26日,中国外长李肇星约见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奉命向俄方通报松花江水质污染的有关情况和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并强调中方将认真负责地处理好这一事件,愿继续按时段随时向俄方通报有关信息、资料。

  卡卡海勒先生在听取通报后对中国政府的及时通报表示感谢,赞赏中国各级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的有效措施。他说,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是非常正确而重要的一步,有关各方对此反应积极。俄驻华大使拉佐夫也对中方的通报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双方应从战略协作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一事件,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灾害的后果。

  在以上的外交活动中,“通报”成为主题词。无论是“每天向国际社会通报”,还是“继续按时段随时通报”,中国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的外交举措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国家的坦荡胸怀。首先,这一系列通报凸显中国在遭灾之际向整个国际社会所表达的诚信意愿。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公开透明地交流信息和诚恳真挚地表达歉意,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中国确实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其次,“向国际社会通报”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在突发事件面前应有的自信。遇事不欺不瞒,不敷衍塞责,不推诿矫饰,这恰恰是有尊严、有能力、有信心的表现。再次,这类通报无疑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际社会间的理解与互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听取中国政府的通报后便表示,愿意在中国政府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尤其愿在灾害预防、灾后评估、提高公众意识和制订应急预案等领域提供咨询和协助。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作为地球村中的一员,中国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向国际社会坦诚通报无疑是促和睦、防内离的建设性之举。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