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力军(自主创新在国外系列报道之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5:1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韩国记者徐宝康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韩国科技能力异军突起:信息产业使韩国信息社会发达程度位居世界前茅;纳米技术跻身世界四强;汽车产业雄居世界第五;干细胞克隆生物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韩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力扶持和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加工厂”没有竞争力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为改变落后状态,韩国制定了“出口立国”战略,对引进的外国技术进行模仿、消化和吸收,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20年间,韩国外购技术的开支高达240亿美元,建成东北亚的出口“加工厂”,创造了“汉江奇迹”。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韩国人开始意识到,通过“拿来主义”建立的“加工厂”,在同世界一流企业的竞争中,显得苍白无力。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制定了“科技立国”战略。

  1989年,韩国政府出台了《尖端产业发展五年计划》,重点推进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纤维等7个高科技项目的研究。1991年,韩国推出了为期10年的科技发展“G7工程”,目标是在21世纪使本国科学技术赶上西方七国的水平,其重点是17项高新科技研究项目,包括新一代核反应堆、高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9项基础高新技术和超高集成半导体、宽带信息通信网、人工智能电脑、高清晰度彩电等8项应用高新技术。2001年,韩国出台了为期5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对信息通信、生物工程、纳米、航空航天等国家战略科技进行攻关,推动科技研发国际化。去年,韩国启动了“十大新一代成长动力”的科技发展工程,重点发展数码广播、智能机器人、新一代半导体和未来型汽车等10大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政策落实,韩国成立了由总统任委员长的国家科技委员会,定期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副总理兼任科技部长,并担任科技长官会议委员长,直接领导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科技部负责全国科技发展的统筹和协调等。

  为确保科技创新健康发展,韩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其中主要有《科技振举法》、《技术开发促进法》和《技术开发投资促进法》。2001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基本法》称得上是韩国科技进步的根本大法。韩国认为,科技创新必须实行全社会经营战略,形成创新科技的社会氛围。依法施政便于统一管理,有效地发挥国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避免乱上项目和乱拉投资的现象。韩国为科技创新进行了巨额投资,2003年研发投入达160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整合力量以提高研发效率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对国家科研院所进行改革和调整,把原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国家科研院所从所属机构中分离出来,按不同的领域分别组成了“基础研究会”、“产业技术研究会”和“公共技术研究会”,各研究会下属的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等30家研究院统一划归科技部新组建的“科学技术创新本部”管辖,旨在整合科研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并加速成果转化。

  在政府大力扶植和支持下,韩国企业科研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继去年历史性地突破1万家后,今年7月已增至1.1279万家,企业研发人员近16万人。2004年企业研发投入在国家研发总投入中的比例达到75%,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量的产业技术和高新技术均由企业完成,国家科研院所则主要承担国家战略储备技术的开发,大学重点从事基础研究,逐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协调互动,共促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目前,韩国科技创新在海外获得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十位,企业研究人员每千人注册的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三星电子继1999年开发出256兆存储半导体之后,连续6年,年年推出具有自主技术的新芯片,今年9月又在全球首次推出50纳米级的16G闪存。

  把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据统计,韩国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是世界最快的。韩国对高新技术研发实行集中咨询和审议制度,根据市场需要确定研发项目,集中力量发展对国家经济拉动作用大和市场潜力大的项目。很多项目在研发初期便与市场挂钩,一有成果就能很快产业化、商品化。例如,韩国IT产业的领先产品手机,每几个月就能翻新花样。据三星电子公司调查,年轻人是引领手机技术不断升级的主力军。新款手机一上市,年轻人便争相购买,谁家手机先进,功能领先,谁就是赢家,这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厂商的科研开发。

  另外,在韩国,社会科技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交易所的建立运转,新技术推广会、展览会和洽谈会的举办,都使科技创新成果有了迅速转化的渠道。政府创立的“创业保育中心”以及与鼓励创新技术相关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也为提升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与支持。

  (本报首尔电)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30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