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农村建设:抓住重点稳步推进——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理论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6:5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新农村建设:抓住重点稳步推进——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理论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综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理论研讨会”第二次会议,于11月24日在郑州华云宾馆召开,全省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大家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建言献策、畅所欲言,现将与会专家发言综述如下——

  内涵科学全面理解

  与会专家认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立意高远、意义重大。虽然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多次提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但这次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决不是字眼的简单重复,而是蕴涵着崭新而深刻的内容。

  专家们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建设目标,既科学系统,又内涵丰富,必须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欧继中、省社科院研究员李铜山等专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硬道理,生活宽裕是硬指标,乡风文明是硬要求,村容整洁是硬形象,管理民主是硬规范。新农村建设要体现出新产业、新组织、新农民、新生活和新形象等5个方面。河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耿明斋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图解为8个方面:一是教育普及,使农民达到一定的文化水准;二是有公共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支撑;三是有一定的养老和失业保障;四是有信息化服务体系支撑;五是水、电、路、气等硬件基础设施完善;六是农民要有相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七是县乡村行政治理架构要体现政治文明、管理民主;八是要有相当程度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专家同时强调,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目标制定要因时因地制宜。

  路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专家们指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现有的基础是什么?二是追求什么样的发展?三是如何实现发展?中央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的同时,考虑到各地发展基础和经济实力不同,明确指出:“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我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和农村人口大省,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对现有的基础和经济实力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省统计局王作成专家对东部省份和中部省份建设条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认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不能简单套用一个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河南要根据现阶段发展实际,考虑国家发展大局,在实现中原崛起的大目标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所选择的路径。要处理好中原崛起大目标下各个分目标以及目标实施路径的关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国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与全省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融为一体,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从更宏观的视角寻求发展路径。

  专家们认为,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紧紧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将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起来;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使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依靠制度创新,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效率。

  省社科院吴海峰研究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七个结合:一是农村自身发展与争取国家扶持相结合。在着力培养农村发展内生力量、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支持,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巩固农业基础与发展二、三产业相结合。不能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三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要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禁止高污染产业的进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四是村域发展与劳务输出相结合。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五是农村经济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通过加快城镇化,壮大城镇支农带乡的实力,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有机协调、相互促进。六是农村经济富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七是实现村容整洁与增强内在活力相结合。不仅要改观村容村貌等外在形象,更要增强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永苏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难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宽裕。目前,农村发展生产受到较大局限,一是靠农业增收难,二是非农发展条件差,三是转移支付对农民增收作用有限。因此对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要有清醒认识,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持续稳定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主线。同时,建设新农村,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包括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也包括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前者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后者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要两手结合,两手并用。

  河南省财经学院杨承训教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一是向集约型农业转轨,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发展标准化农业、定单农业。二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改造落后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武装农民,利用科技加市场化发展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下力气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原则脚踏实地推进

  我省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地方财力有限,特别是县乡财力薄弱。二是乡村人口多,农民收入水平低。40%的县、26%的乡镇、22%的行政村和11%的乡村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建设任务繁重。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四是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资金外流问题尤为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六是许多基层政府受乡村债务问题困扰无法正常运转,村民自治能力有待加强,新农村建设还缺乏有力的组织依托。

  鉴于此,专家们提出,我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脚踏实地,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进行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进行操作;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进行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

  专家建议,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指导、组织和管理的新办法新机制,把握建设规律,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高效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首先,要探索新的政府支持方式。例如,适当借鉴韩国“新乡村运动”的成功经验,采取政府补助建设物资与提供资金支持相结合,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切实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主要依靠广大农民进行项目建设。其次,要探索总结新的组织方式。有关部门要搞好协调和服务,加强培训、组织和宣传工作,通过切合实际的宣传教育以及动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逐步演变成一种民间自发、内涵更加丰富、更注重社会实效的群众活动,改变过去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层层压任务的工作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民群众的活力。再次,要注重运行机制创新,坚持向改革要效益。根据农村建设项目的不同类别、性质和特点,凡是能够市场化运作的,都要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吸收社会投资开展新农村建设。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效用。⑦4

  新农村风景线——武陟县西滑封村王天定王铮摄

  □郜俊玲刘玉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