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决“三最”问题得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7:33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亦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在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强调要“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1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指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全面安排、突出重点,尤其要认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这三个“最”,人们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期盼。

  解决“三最”问题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民主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土地问题,党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口号,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文革”灾难以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温饱问题,党提出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规模、持久的扶贫开发,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的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中国扶贫开发论坛上透露,从1978年到2004年,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10万人,贫困产生率从30.7%下降到2.8%,成为全球惟一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规定的使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在解决温饱并实现初步的小康之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是什么呢?我们看到,当前,一方面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选择性和参与感明显上升,要求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和某些改革相对滞后,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部分社会群体就业难度增加,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内部矛盾有了新的表现。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矛盾的新特点,五中全会及时指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这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民情民心的了解是透彻的,党同人民群众是有血肉联系的。

  解决“三最”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这个“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群众的利益。“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解决“三最”问题做了具体安排,规定了一些硬指标,科学发展的硬道理加上人民生活的硬指标,通过“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百姓生活将有较大变化,劳动就业、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保险、环境保护都会有明显改善。普通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的困境将逐步解决。这里最关键的是各级领导要转变发展观念,更加关注民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在一些领导发展观念里,生产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或者说是不明确的。结果生产是发展了,而民生却改善甚微。

  按五中全会精神,我以为今后应该用民生指标来测试各级领导的工作,彻底改变以往那种以官为本的政绩观。根据媒体披露,五中全会前,“民生指标”已在一些地方悄然出现。上海市新一轮发展试点的闵行区浦江镇,“民生指标”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农民退休养老金标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就业率等16个项目,并分别提出了量化指标。马克思说过,一种理论能够用数字来说明的时候,这种理论就是最彻底的理论。如果各级政府都这样做了,科学发展观将变为现实,发展成果将更多地惠及百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