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孝陵将恢复部分历史遗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8:01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汪明宇周扬天宇

  【金陵晚报报道】2003年,明孝陵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间过去两年,随着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深入,社会各界对于妥善保护明孝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昨天下午,中山陵园管理局余金保副局长告诉记者,2006年,南京将继续加大对明孝陵的保护力度,并根据历史原貌,逐步恢复一些已经消逝的历史遗迹,力图给市民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明

孝陵。

  余金保告诉记者,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所有的建设行为都必须符合国家文物保护的要求。目前他们已经与国家文物总局紧密合作,部分方案已经处在设计、审批阶段。

  恢复石质棂星门

  在翁仲路的尽头还遗留着棂星门的遗迹,如果不是细心留意,很容易就会错过,记者在现场看到,遗迹由6个柱础和8块抱鼓石组成,石柱础上的侧面浮雕花草纹还在,抱鼓石上两侧的浮雕云纹仍可辨。据了解,史料之中并没有留下棂星门的详细资料,所以,后人只能通过对于现存明代帝王陵墓的考察,来推断棂星门的形制。中山陵园管理局目前已经委托东南大学设计棂星门方案,而且基本得到国家文物总局的批准,近期有望付诸实施。

  金水桥3拱变5拱

  

  金水桥是进入明孝陵陵宫区的门户,它位于孝陵神道的尽处,与陵宫处于同一南北中轴线上。目前只有三个拱桥组成,是直通陵宫的桥梁,也是进入陵宫区的检票口。

  余金保介绍,根据明制,金水桥应该有五座,以对应陵宫的5扇门。之所以有5座桥,乃是为了符合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后代皇帝谒陵之时,皇帝走中间的一座桥,王公贵族走在紧挨皇帝的两座桥上,最边上的两座桥则是由大臣们走的。因此在这一轮的恢复建设中,将在两侧再建两桥面,再现历史原貌。

  文武方门内重建井亭

  文武方门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第一道正门,进入文武方门,也就进入陵园第一进院落。记者在院落的东西两侧,发现了两口水井,井台和井圈还在,水质据说也相当不错。

  据了解,在明代时有一个专门负责孝陵内日常打理的机构,叫做神宫监。为了解决孝陵内生活用水的供给,他们在文武方门内掘井取水,而当初,这两口井都建有井亭,后毁于战火。余金保介绍,将按照旧制,复建井亭。

  内红门恢复成三门洞

  从文武方门再往内走,经过碑殿和享殿后,就来到了内红门跟前。内红门在明代是三洞对开的双扉红门,上覆黄色琉璃瓦。也叫阴阳门,是分割阴阳两界的地方,根据设计者的理念,进入了内红门便到了阴间。记者在现场看到,两个门洞已经不在,只留下几道深深的痕迹,中间还有一个大门。

  余金保告诉记者,内红门年久失修,墙体上甚至有了裂纹,如果再不抢救,可能还会导致墙体开裂。本轮修复工作中恢复两侧的门洞和黄色琉璃瓦屋顶。

  阳山碑材恢复升仙桥栏

  过内红门,在其尽处是一座横跨宝城御沟的大石桥,名叫升仙桥,是明孝陵三组御河桥中的第三组,也是明初桥梁建筑的杰作。记者看到,升仙桥的整体结构依然保存完好,桥面上有些石板因为络绎不绝的访客而变得平滑如镜。而且桥的两侧的石栏和螭首却多有残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走近残存的螭首,仔细观察一番,可以发现其做工非常之精细,螭首的每一丝毛发都雕刻得极为细致。

  石栏均为战火破坏,根据计划,中山陵园管理局将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两侧桥栏。记者昨日在现场发现,恢复工作已经启动,为了尽量还原历史,升仙桥栏杆的选材取自阳山碑材。

  空中连接大金门、四方城

  “明孝陵神道其实还有一段神道,就是下马坊到大金门。”余金保告诉记者,明孝陵神道的起点并不是位于陵园路上的大金门,而是下马坊。余金保透露,他们将在搬迁手表厂的基础上,恢复神道。记者了解到,这段距离大约在1.1公里左右,具体线路将参考翁仲路以及实际地形设计。

  记者在现场发现,大金门、四方城虽然近在咫尺但被陵园路分隔两边,游人想要整体游览很不方便。对此,中山陵园管理局已经会同专家研究,目前一些专家提出思路,即利用景观桥梁将两处空间相连,既方便游人,又不影响行车。一旦恢复,下马坊—大金门—碑亭—石象路—翁仲路—陵宫一线将真正连为一体。

  翁仲路路面将换青石板

  自从2003年明孝陵申遗成功后,社会各界对于更好保护明孝陵的呼声越来越高。记者昨日获悉,中山陵园管理局目前已经启动明孝陵抢救性保护工作,预计到明年“五一”前,一个完整且符合历史原貌的明孝陵将与世人见面。其中,因需要兑现世界遗产保护组织的要求,保护翁仲路将率先实施。

  翁仲路是金水桥前一段南北走向的神道,长250米。起点为一对白石望柱,终点棂星门,两侧是四对武将文臣分列道路左右紧随其后,它们都是明代石刻艺术精品。然而长期以来翁仲路一直是开放式的,所有出中山门由明陵路进入景区的车辆都在这些精美石刻两侧呼啸而过。不但对石像保护造成威胁,也影响了明孝陵整体的历史景观。专家介绍,这也是明孝陵申遗受到联合国专家质疑最多的问题。

  中山陵园管理局余金保副局长告诉记者,目前翁仲路保护性建设方案基本框架已经形成,首先绕过翁仲路从明陵路斜插前湖直至太平门的内环线道路已经在十运会前竣工通车,效果非常好,翁仲路车流明显下降;其次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上半年,管理局将依照明孝陵旧制中翁仲路明代原貌,将现两侧的柏油路全部铲除铺上青石板,据悉,路中央长达1米的青石板全部来自龙潭的青龙山。未来用青龙山青石铺就的翁仲路将和明孝陵主体部分浑然一体,并和前面花岗岩铺就的石象路相映成趣。

  “这也是当时我们向联合国申遗专家做的公开承诺。该是我们兑现的时候了。”余金保告诉记者,明孝陵2003年7月申遗成功前,就有专家在明孝陵考察时提出,翁仲路作为公路通行汽车,以及大金门至下马坊现代建筑过多等都妨碍了明孝陵的原生态性和完整性。因此南京市政府承诺,申遗成功5年内完成环境整治,达到世界遗产的硬标准。如果一切顺利,翁仲路整治将成为首个兑现的国际承诺。

  修建史料博物馆

  余金保告诉记者,明孝陵除了现在的历史遗迹外,要想更彻底地了解它的历史风貌和文物价值,一个正规的史料博物馆还是需要的。据悉,中山陵园管理局正在考虑结合手表厂搬迁,选择一个合适地块,修建博物馆。(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