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现阶段农村贫困现象调研(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08:51 人民网

  三、石河村贫困农户情况调查

  

  (一).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

  

  一般而言,农户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年,即被划为贫困户。我们扶贫工作组对该村吴化风、蔡子泽、李雷英、蔡秋水、蔡至天、蔡火中、高秀山、蔡地旺等20户需要重点帮扶的贫困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初步发现了一些导致农户贫困的原因,具体如下:

  1.因病致贫

  

  扶贫工作组在调查中深深感受到,疾病、伤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户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对农户家庭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在现阶段,农民就医难,农村健康、医疗保障体系极其脆弱。

  二组农民蔡秋水,男,51岁,承包7.49亩田地,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19岁在汉口做泥工,管生活,无工钱。本来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2004年初他得了一场肾炎,让他家的生活彻底被打乱。在新洲区医院治疗花费5000多元,还只是刚刚控制病情。因这场疾病,他暂时已经基本丧失劳动力,他家田地请他人打理,收入大幅度下降,该农户家庭生活随即陷入困顿,年人均收入下降至1458元。蔡秋水因病致穷的情况和程度,尚属意料之中,据我们了解,该村还有因病、因外出打工工伤而陷入极度困境的例子。

  2.丧夫致贫

  

  在农村,男性是担当农业生产体力劳动的主体。某些农户,因病、因伤而不幸失去了男性强壮劳动力,随即其家庭陷入贫困,甚至陷入极度贫困。我们了解到,这种“丧夫致贫”的现象在农村较为常见,而且,帮扶的办法仅仅就是对贫困户发送慰问金的形式,帮扶效果很差。二组农民吴化风就是“丧夫致贫”的一个例子。

  吴化风,女,41岁,1994年丧夫。吴化风丧夫后劳累成疾。该农户有1儿1女,女儿14岁,没有读初中即外出打工,断断续续做小保姆、替餐馆洗盘子等杂工,除了管吃饭之外,基本无收入;儿子20岁,考上高中无钱就读,在新洲城区学修车,无收入。全家收入仅靠1.38亩水田和少量旱地维持。她家年人均纯收入仅315元,属于极度贫困,家中一处墙壁无钱维修,有倒塌的危险。

  3.因农致贫

  

  “因农致贫”,是指农户因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无二、三产业经营,没有外出打工或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家庭子女读书负担重等等原因而造成的贫困现象。在调查中,农民蔡火中“因农致贫”的故事让我们工作组的同志深深感动。

  一组农民蔡火中,男,1962年生;老婆江氏,1956年生,从湖北麻城改嫁过来,改嫁前生有一子。现在蔡火中夫妇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6岁,读高中,小儿子14岁读初二。江氏患有神经官能症,蔡火中对她照顾入微。

  该农户家种了5亩棉花、近7亩水稻,其中捡了别人的2-3亩地种。2004年他们家的收成如下:

  种早稻4亩:收2000斤;种糯米2亩多,收2000斤。

  晚谷4亩:收2300斤。

  籽棉5亩,毛收益4800元。

  油菜,收益400元,另加100斤棉油。

  芝麻100斤,红薯200斤。

  花生50斤,另养了一头生猪。

  全年种子费约400元,农药500元,化肥2000元。

  为了将以上稻田和旱庄稼经营好,蔡火中夫妇日夜劳作,据江氏介绍,农忙时节。他们经常每天早上3点即起床,下地干活,晚上天黑才回家。他们希望尽最大可能的多收获一粒稻子,一棵棉桃和一个红薯。我们入户调查时,蔡火中夫妇的勤劳、贫困被左右邻居乡亲们所确认,一些乡亲邻里看到他们太过劳累,还经常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和周济他们。

  因江氏体弱多病,蔡火中11月将自家的晚稻收割完之后,即外出务工,估计春节前可以赚1000元工钱。我们还了解到,经蔡火中同意,江氏还准备给她和前夫生的孩子攒点钱娶媳妇。她与前夫所生的儿子20岁,在黑龙江打工。

  按说,蔡火中夫妇种这么多地,收成也还不错,应该不穷了。但是,我们工作组看到的却是,土坯房子,没有什么家具,几乎没有电器,家里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家徒四壁,病病歪歪。

  蔡火中一家被村委会列在需要重点帮扶的贫困户名单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副业收入、病痛、孩子上学负担较重,等等。

  4.因愚致贫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少数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的现象。这类情况通常是有地种,有劳力,基本上可以顾着口粮,但是不外出打工,不用心扩大生产,也不懂得积累,家里依然是一贫如洗。

  三组农民蔡至天,52岁,家里4口人,上有老人,种5亩地。蔡至天兄弟两个都还是光棍汉。农忙过后,这兄弟二人就是在村子里闲耗着,不知道出去打工。平时和别人打麻将,也是白白把自己的几个辛苦钱输给别人了。

  5.因学致贫

  

  在农村,子女就学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农民子女考上大学,本来是件喜事,但是,高昂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试想想,人均纯收入仅仅2000 — 3000元左右的农民家庭,如何能承担得起每年4000-5000元的学费和每年4000元左右的起码生活费用呢?!下面即是一个贫困户子女上大学的例子:

  四组农民李雷英,女,53岁,有一子一女,多年前丧夫。女儿已经出嫁,儿子马江华2000年考上江汉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村里仅有的几个考上大学的孩子。李雷英种3亩田地,按照我们的测算,她每年的纯收入大概是945元,几乎只够口粮钱。

  为了儿子读书,李雷英一遍又一遍地到儿子的舅舅、姨妈、叔叔、伯伯等亲戚家里借债,她的亲戚们都怕见她了。最近3-4年间,为了儿子读书,李雷英借债近6万元。笔者估计,这笔债务也许她是很难还清的了!这样的农村贫困子女,能够有温饱都算不错了,居然还能够读完大学,是什么支撑起他们的信念,让他们能够承受起如此的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呢?——这只能是我们的农民朋友的善良、勤劳,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我们传统文化精神的伟大。

  据我们向村干部了解,特困户李雷英的儿子,仅考上大学当年,新洲区对困难子女补助3000元,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学费的减免和照顾。

  6.因老致贫

  

  工作组发现,农民因年老多病,导致劳动能力下降,收入状态、生活境况极差,这样的例子虽然不多,但是仍然需要引起政府的重视。

  二组农民蔡子泽,男,81岁,老伴79岁,种1亩地。2004年早稻收600-700斤,晚稻因无力灌溉,干死了一大半。另收油菜200斤,小麦40斤,芝麻20斤,花生20斤,棉花200元。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长期在外面谋生,无钱寄给他们。

  (说明:以上调查中提到的贫困户姓名皆使用化名)

  (二)农村的贫困程度调查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农村涌现出了许多冒尖户、富裕户,农村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少数一部分农户家庭,由于某些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劳动力不足、文化程度低、信息不通等等,这些农户的增收手段和增收途径极其有限,从而陷入很严重的贫困。我们工作组在调查中发现,这类陷入绝对贫困的户数比例不低,而且,我们所观察到的贫困现象、贫困程度也令人十分担忧。

  1.村里提供的需要驻点单位对口帮扶的贫困户约20户,住房情况很差,都是土坯平房,连水泥地面都没有,非常潮湿。防雨能力差,有的贫困户家几处墙壁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属于危房。

  2.家里除了电灯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家用电器。

  3.烧火做饭使用的燃料是草把、棉秆等,没有用上煤、煤气和沼气。

  4.几乎没有什么家具,被褥单薄,御寒能力很差。

  5.部分村组(湾),由于缺乏经费、缺乏组织管理,村(湾)里基本没有宣传、科技、信息设施,村容、环境卫生状况比较差。

  (三)农户脱贫致富的几种常见途径

  

  1.石河村富裕户的基本情况

  

  虽然石河村是一个人均收入低,村集体力量薄弱,村委会负债严重的村子,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些年来村里出现了一些富裕农户,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很明显,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贫富悬殊还很严重。

  石河村这个总共270户的村庄,总资产在百万以上、数百万元以上的农户有2户,在外经商,家庭资产在20万元以上的有14-15户。这些富裕户大多数出在4-5组,那里土地相对比较贫瘠,产量低,因此不少农户弃农经商,主要从事建筑、土方承包、装修工程、商贸等。我们发现村子里有一些装修得非常漂亮的三层楼房。

  据了解,特别富裕的几户,都在武汉城区有公司,买了房子,有私家车,子女也都在城里上学,只是老人还呆在村里。家里的田地自己种一点,或者干脆交给亲友去种。据村干部反映,这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户,对村里的建设也有些许支持和赞助,但是热情都不高,支持的程度也非常有限。

  2.农村富裕户致富的几种常见途径

  

  据我们观察,石河村农民主要的致富途径有:

  第一,依靠手艺、家庭副业致富,例如做养殖、豆腐、屠宰、五金等;

  第二,靠手艺活、外出打工致富,例如泥工、建筑、室内装修等;

  第三,子女外出打工致富,村里很多农家子弟外出广东、深圳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就业;

  第四,搞运输、承包工程致富等。

  一般来说,农户由于承包耕种的面积有限,如果单纯靠农业生产收入,只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开支。要想脱离贫困,要想盖新房子、盖楼房,供子女上学,买家用电器,就必须外出打工,或者有其他非农业生产收入的途径。工作组发现,石河村有文化、懂技巧的青壮年在家务农的不多。工作组也尝试扶持特色种植示范户,支持搭建了一座蘑菇大棚(种植双胞菇),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刚起步,该示范户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