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希望活到明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0:0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希望活到明天(图)

  沿着这条土路进去,就能找到瞿诗权的家。

  

希望活到明天(图)

  瞿诗权家贴着几张控制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 ■文/图记者王丽

  核心提示

  瞿诗权,我省目前健在的122名艾滋病患者之一。10年前,这个商洛山里的庄稼汉因为被骗卖血而感染艾滋病;多年来,与潜藏体内的死神坚持较量,他始终坚守着关于“生”的最朴素的信念。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记者赶赴陕南,探访他多年的心路历程——

  11月底某日,周末,陕南商洛小洛峪沟,空旷的山路上一个灰色的人影一路奔来,略显寂静的山村,响起一串“嗒嗒”的脚步声。走近记者一行,这个名叫瞿诗权的汉子憨憨一笑,其急促的呼吸和赤红的双颊暴露出他与健康人的不同。

  5年来,每到这个时节,他就会接到来自大城市多家单位的见面通知;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能知晓更多山外的事情,再次确信自己还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他是一个已经有了5年艾滋病病程的人。5年来,他为自己灌了无数汤药,也每时每刻祈求老天爷让自己活到明天。与潜藏体内的死神较量,他憨笑的里层坚守着关于“生”的最朴素的信念。

  只要有人来就高兴

  去瞿诗权家所在的小洛峪沟村采访,沿途漫山红叶、叮咚河水的景色让山外来客赞叹不已,但随着车子进入山沟,赞叹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醒目的类似“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艾滋病宣传标语中逐渐消失。一个左转弯,车子离开柏油路面,在突如其来的颠簸中驶上了一条伸入山沟深处的狭窄土路,知情人肖先生指着路边写有“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大水泥碑说,由此进入就是被外界称做“艾滋病村”的地方。

  受省红十字会委托,肖先生来和瞿诗权协商“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请其到西安做宣传事宜,找到瞿诗权是此行的主要目的。由于路窄危险,在离瞿家1公里的地方,我们下车步行。

  瞿家是两座总共3间的土坯房,屋檐下挂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柴火堆放在小小的窗下,房门虚掩,从门缝望进去,里面一团漆黑。可能已经习惯常有山外来人,看到瞿家门前的我们,村民找到了瞿诗权的女儿,正在附近坡地劳动的瞿诗权很快被女儿叫了回来。

  瞿诗权,49岁,个头不高,微胖,皮肤显得比一般人苍白些,敦厚中不时露出略显腼腆又憨厚的微笑。如果不是来前对艾滋病人体貌的特别了解,记者丝毫看不出他与常人有何不同。

  他招呼记者一行进入屋内,摸索到灯绳,打开昏黄的电灯,找到3个已是敷满灰尘的小木凳,急忙找来抹布擦。然后,他接住肖先生递上的香烟,咂吧着嘴巴,缕缕青烟中憨憨地笑着,听肖先生为他介绍西安之行的详细情况。屋里,潮湿发霉的味道和高级香烟的烟草味混在一起,屋子正中在农村本该挂中堂画的地方,张贴着几张画有红丝带的艾滋病宣传画。

  另一间同样昏暗的屋子里,瞿的女儿在洗碗刷锅。土砌的锅台塌了半拉,吃剩的饭菜放在同样土砌的案板上,靠案板的墙壁上是几张写有“一起吃饭、说话不会传染艾滋病”的宣传画。

  “你爸爸平时也会这么高兴吗?”记者问这个看起来十多岁大的小姑娘。

  “没。”她闷着头回答。“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

  “他喜欢有人来看他,只要有人来,他就高兴。”小姑娘说话间收拾好锅台和案板,又倒了一盆温水仔细用香皂反复搓洗双手。她告诉记者,父亲平时和村里人少有往来,平时总是一个人干活、休息,顶多和自己拉拉话。

  小姑娘不愿多说在学校和家中的自己以及已经离家出外打工的哥哥姐姐,只说父亲需要人陪,自己愿意这样照顾他。说话的时候,她低垂眉眼,偶尔的抬头也会刻意躲避记者询问的眼睛。

  一次被骗赔上一生幸福

  3间破屋,父女俩相守生活。在他们贫穷的家里,除了电灯外,记者再没有看到其他和“电”沾边的东西。

  其实,如果没有10年前那场骗局,即使和眼下一样贫穷,瞿家的生活也未必凄惨如此。因为,健康和睦的家庭生活至少能让他们一家平静温馨一些。

  1995年10月,小洛峪沟村来了一些“招工”的人,称山西省稷山县需要大量打蜂窝煤的劳力,每人每天可净赚13块钱。当时,瞿诗权和妻子陈淑芳正为家里近万元的外债和日渐长大需要上学的3个孩子发愁。听说这个消息后,夫妻俩就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照顾,然后毫不犹豫地前往山西,每天13块钱的收入对于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瞿家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当时,和他们一起作为村里去山西稷山县的第二批劳力共有18人,最长者50岁,最小的16岁。然而,踏上稷山县的土地后,他们被告知“无工可做”。

  “当时人家说可以卖血,而且很划算,割一碗就能赚100块,咱一年到头才能赚几个100块啊?”10年岁月,加上病魔恶瘴,瞿诗权再说当年被骗经历,平静得让旁人惊讶。他始终微笑,憨厚中有些腼腆。

  他说他们夫妻俩在稷山县待了2个月零10天,“卖了75碗血”,每碗血为200CC的两袋装,俩人共拿到卖血款7500元。返回家乡后,瞿诗权夫妇以为用这笔钱还了债,只要他们从此勤快劳动,很快就会过上幸福生活。

  然而,命运和他们夫妇开了一个充满悲剧意味的玩笑———“幸福生活”的蓝图还未在眼前完全打开,死神便来报到。

  1996年4月的一天,瞿诗权在种玉米时突然昏倒,被乡亲们急忙送到镇医院抢救。此后,他的身体状况日差一日,走路腿都打晃。2000年下半年,瞿诗权发了一场高烧,整日浑身发困、双腿无力、走路像在云层里飘,发烧烧得他脸上呈火红色。由于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关注集体卖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很快,他的情况被上报进行血液检验。

  “那是2001年2月20日,知道(化验)结果后,我感觉自己真要死了!”瞿诗权说,越来越严重的症状已经由不得他不信眼前的事实。从此,只要他闭上眼睛,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鬼”来讨他的性命。而据同行的知情人介绍,2001年调查时,村里人都说瞿诗权是一个很健壮的小伙,曾经一个人就能挑几百斤粮食。

  与此同时,瞿诗权的妻子陈淑芳也被检查带有HIV病毒。尽管时隔不到一月时间,上级政府就送来了免费药品,但陈淑芳还是没有逃离死神的魔爪,2001年6月11日,36岁的她死亡。按规定,瞿诗权必须把妻子埋在几公里外3米深的地下,但考虑到山林深远、人迹稀少,他和乡亲们商量后,最终在离家1公里远的地方挖了2.8米深的墓穴安葬妻子。他说,这样自己也方便常去看看。

  回忆自己染病经过,瞿诗权告诉记者,当时抽出来的血液被送入一个离心机中,那些靠贩卖血液赚钱的人把分离出来的血清抽出来,再把血浆加上50%的盐水调和后,重新注回卖血者的身体里,整个过程需要半个小时左右。他们这些贫穷的农民,仅仅知道卖血能赚钱,但不了解卖血也有规矩,更不知道吸血清的管子如果重复使用,其结果会有多么可怕!

  求生路上固守山野孤寂

  在瞿家被烟灰覆盖的乌黑墙壁上,记者看到五六张红纸黑墨书写的“感谢信”。

  “谢谢党和政府”、“谢谢好心人”、“谢谢大家的七点理由”……毛笔字虽写得歪歪扭扭,但字句间却流露出一个穷途末路者的真实感受。瞿诗权告诉记者,患病以来每有政府送药,或者好心人关心,自己都会写一些感谢信贴在墙上。

  记者采访时,正好是县医院给瞿诗权送免费药的次日。瞿诗权从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里掏出袋装的中药汤剂,又拿出几瓶片剂药物给记者看。他高兴地说,县医院每月3次送药上门,每次送上20天的药量。虽然他知道这是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具体贯彻,即使有些工作人员心里有一百个不乐意,但也必须送药给他;虽然他也曾经历了村里人绕着走的窘境和惟恐躲离不及的恐慌,但而今左邻右舍的偶尔寒暄仍让他激动不已。

  “开始大家对这病不太了解,知道这病那么可怕肯定要躲,但毕竟一个村从小耍大,还是有感情的,害怕过去了就可怜我们,还说要去山西找那些人算账。”站在房前院落里,瞿诗权平静地说。

  瞿家的房子孤零零地坐落在路边,离他家最近的邻居在百米开外,另一个能看到的则在隔着一条河的地方。

  除过县里常来送药的人,每年11月还会有很多慈善或者卫生机构的人来,也是在这个时候,瞿诗权说自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可以听到很多新鲜的事情———“大家都来看我,问我过去的苦和现在的困难,我才敢肯定自己还活着。”这个从见到记者那一刻起就一直憨笑的汉子说。

  也许是因了生活在偏僻的山沟,瞿诗权比山外城市里的艾滋病人倒多了些自由和随意性。每天睁开眼就是吃药,然后上山劳动,吃饭,再吃药,最后合眼睡觉。在最烦闷的时候,他会到妻子的坟头坐上半天,什么都不说。

  “我都成这样了,还出山干啥,免得旁人害怕。”尽管他这样说,但听到自己要被邀请到西安参加和电视上一样的晚会,他还是反复问:“真的吗?行,我去!”

  希望可以活到明天

  “希望?我希望自己可以活到明天,可以多活一天。”说起希望,这个肚子里还有些墨水的农村汉子含蓄地说。

  5年前,当他被查出体内带有HIV病毒,看过医生严肃的表情,他回家一宿没睡,把免费发放的艾滋病防治手册翻了不知多少遍。但小女儿还小,还需要人照顾,瞿诗权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亏欠了孩子们太多,不能就这样撒手走了,让孩子一个人孤苦伶仃。

  当年和他们夫妇一起卖血的18个同村村民中,现在有9个艾滋病病人,妻子是他们中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因为艾滋病病发去世的人。当时年龄最小的卖血者,现在已是孩子的爸爸,幸运的是,那人的妻子孩子没检查出任何异常情况,家里又买了面粉加工机器进行生产自救,新房子也已经盖了起来……

  在这个写满艾滋病宣传标语的小山村里,生活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走在寂静的村中,路边三三两两的村民似乎已经习惯了经常性出现的陌生人与车辆,远远地观望,却从不靠近。只是时不时在我们耳边响起几声鸡鸣与狗叫,还有在自家屋前自制的秋千上嬉闹的小孩子没有任何顾虑与烦恼的笑声……

  和肖先生谈好西安之行的相关事宜,瞿诗权笑着和我们再见,然后转身走向山里,他说,赶天黑前得把那儿的坡地“整”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