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锦辉:捐建100所希望小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4:1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 孙朝方 实习生 张艳芬 通讯员 漆忠卫

  76岁时,他发下一个宏愿,如今已经实现大半

  王锦辉性格豪爽,乐善好施,众人呼其“辉叔”,老人欣然笑纳。

  约访辉叔,已有数月,他正为希望小学的事,行走在新疆、湖南、东北三省的山岭间。83岁的辉叔,擅饮而不拘小节,有古侠士风。我们向往与这位传奇长者的一面之缘。

  东莞石排金城山庄。这个耳顺之年才开始成就传奇的老人,刚从数千里外的一所希望小学回来,满面风尘。采访辉叔20年的捐学故事,感觉像淘金般艰难,辉叔常笑眯眯地“顾左右而言他”,还反复嘱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朋友来访,他很开心。

  

王锦辉:捐建100所希望小学

  陈春鸣画

  ■人物小档案

  【王锦辉】

  王锦辉,1922年生于广东东莞,香港房地产“大腕”,东莞首批荣誉市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大使”。

  35岁去香港,41岁建立自己的建筑公司,63岁始投身慈善公益,在东莞捐助了石排中学、东莞理工学院等。信奉“有爱就有快乐”的人生格言。

  1998年,在广东连州高山镇捐建第一所金城希望小学。自此,希望小学陆续在广东、西藏、广西、湖南、贵州、新疆、河南、陕西等多个省、自治区落地,至今已建成79所,捐学6000多万元。自言91岁时,要在国内捐建100所金城希望小学。

  年纪大、没文凭、没关系

  背着“三座大山”20元钱闯香港

  上世纪30年代,正逢战乱。因家境贫寒,王锦辉念了四年书便辍学了。后来到广州谋生,担过“货郎担”,开过杂货店,挨村挨户收购过土特产,但不管怎样努力,生活依旧穷困潦倒。

  上世纪50年代末,一贫如洗的王锦辉,兜里揣着20块钱孤身前往香港闯天下。那时的香港劳力过剩,打小工非常辛苦赚得却极少。人届中年、人地生疏、没有学历,初到香港的王锦辉背着“三座大山”,日晒雨淋如苦行僧般“搏命”。1963年,他终于在香港有了自己的公司,他特意在曾祖父和祖父的名字里各取一字,为公司取名金城。

  事业蒸蒸日上后,王锦辉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回乡捐建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益事业上。1985年,“退居二线”的辉叔在家乡东莞捐助了第一所学校———石排中学。东莞侨办的朋友说,多年来辉叔为东莞公益捐资数千万元。

  

王锦辉:捐建100所希望小学

  图:王锦辉(前左一)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华小学进行考察,准备资助该校办学(资料图片)

  偶然机会在连州迈出第一步

  76岁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学

  1998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辉叔以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城区主席的身份,到地处粤北的连州市高山镇访问。

  辉叔清楚地记得,那是个叫斜塝的山村,处在革命老区,简易茅草棚和四面透光的祠堂组成的校舍已有50年历史,破败不堪,每逢村民红白喜事,学生们就得让位。村里凑钱建的四间教室,也成了特级危房,教师们办公、住宿只能借用民居。

  吃不饱肚皮的村民急了:孩子不能没书读啊!于是,村民边奔走筹钱边建学校。但集资几十万元谈何容易?才修了一米高的砖墙,工程便搁浅了。

  眼前的凄凉,让辉叔忆起幼年辍学的困窘。望着纯真可爱的山里娃没地方读书,老人落泪了,当即表示要捐建希望小校。学校开学那天,辉叔成了孩子们追捧的“爱心”爷爷。

  这次捐学,对辉叔的触动颇大:原来自己的举手之劳,可以让这么多孩子的未来有希望。

  就是如此单纯的初衷,让辉叔产生了捐助100所希望小学的宏愿。目前,已有他捐建的79所希望小学在偏远山区落地开花。辉叔说,他的小心愿,或许明年就能实现。“到时候啊,再努力捐50所。”辉叔孩子般笑起来。

  问辉叔为何钟爱捐学?“以前不读书,勤快一点就可以找到事做,老板问你‘每顿吃多少碗饭?’你说‘八碗’,老板肯定请你。现在年代不同了,老板不会问你吃多少碗饭,只会问你有没有文凭。没读过书就代表未来没有希望啊。”

  辉叔的太太说,山区的孩子和学校是辉叔的最爱,每每说起总是眉飞色舞。

  中国地图上插满小旗

  对捐建的学校要求“苛刻”

  西方人说,生活,60岁才开始。这个不懂英文、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老人,不在家里享清福,却不远万里,坐火车、搭轮船、乘汽车,甚至步行翻山越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偏僻山区,只为了那些山娃子“有书读”。

  辉叔家里,随处可见关于希望小学的痕迹。两个宽敞的活动室里,挂着数百面捐学助教的锦旗。一张挂起的中国地图上,数十面三角小旗,清楚标示着100个“希望之梦”的成长。

  辉叔是建筑方面的行家。对捐建的希望小学,他有个近乎“苛刻”的习惯,每个项目都要一一过目。工作室里,放着许多希望小学的图纸。

  辉叔反对“大笔一挥签了支票就了事”,他说“要对山区的孩子负责”,他身体力行,事必躬亲。辉叔说,他希望自己的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我一般每次捐建校费的80%至90%,其余的由地方政府承担,校舍建成后觉得满意,就追捐余款及所需文具、教学设施。”辉叔说,如果发现捐款用非所需,就放弃捐建。

  为捐学险些命丧湖南

  两吨半大货车失控撞来

  辉叔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广东,几乎全部用来跑捐学的事。79所希望学校,除西藏外,每所起码跑两次。视察、选址、开学,都有他的身影。广东、甘肃、山西、陕西、河南、内蒙、河北、广西、新疆……一路走来,跋山涉水行走在乡野间,面对旅途劳顿甚至生命危险,这位老人从未停步。

  2003年4月19日,湖南汨罗的一所希望小学要开工了,和往常一样,辉叔去“看场”。那天,飘着小雨,辉叔一行在回程的路上,突然一辆两吨半的东风货车失控,撞向辉叔乘坐的小轿车,小车严重变形,辉叔锁骨轻微骨裂,耳朵被玻璃碎片割伤,需要缝合。辉叔拿着当天拍下的照片,开玩笑地为我们“回放”现场,轻描淡写,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车祸后,辉叔并无“后怕”。车照坐,山路照跑,款照捐。说到这儿,辉叔神秘兮兮掏出一张卡片“亮”给记者看:是香港驾照。原来,83岁高龄的他还常常自己驾车。“三年年检一次,这个牌可以用到2008年呢”,“老顽童”本色表露无遗。

  100多个大学生的“干爹”“爷爷”

  当严师成绩“换”学费

  辉叔捐助了100多个大学生。北大、清华……这些中国一流学府,都有辉叔的“孩子”,在信中,学子们亲切地叫辉叔“干爹”“爷爷”。读到孩子们的来信,是辉叔最开心得意的时刻。“每逢收到被捐助孩子的来信,他总开心得像过节似的,看完一遍又一遍,还详细编号”,辉叔的太太微笑着,取出信给记者看,“孩子们的信一封比一封写得感人”。信手拈来,来信字里行间见真情:

  “自父亲去世后,我非常渴望父亲的疼爱,却永远也不可能了。现在我想叫您声‘干爹’,希望您能够满足我这个心愿”;

  “是您无私的爱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希望,让我的弟弟妹妹可以继续读书,让更多像我一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可以把读书的美梦做下去,谢谢您!”……事实上,这些被捐助的孩子,大多与“干爹”素未谋面。“有一次我们在北京与十多个受助的孩子相聚,老王可高兴了”,辉叔的太太一脸幸福。今年九月底,辉叔受邀赴京参加国庆宴会,抵京当晚,辗转找到了资助的广西融水的两个大学生,他们已在清华和北大读书。辉叔没有上过讲台,却桃李满天下。他不会改试卷,却有自己的“管教”方法:孩子们每学期都要把成绩单寄到家里,学费“分期付款”,成绩过关才能获得下一年的学费。每次赴京办事,老人总是不忘抽空看看这些“很争气”的孩子。83岁的辉叔,俨然师长。

  ■后记

  

  辉叔的“琐碎事”

  辉叔爱与年轻人聊天,却很少谈捐学的事,他说那些“琐碎事”不值一提。

  二十年捐学,辉叔勤俭持家,从老两口的养老费里挤出了6000多万元,全部捐建了学校。说起这些别人眼中的“威水史”,他却面有愧色,说这其实很“寒酸”。

  “我这一生,大事没做成,只能做点小事。你让我捐个一级学校我不会捐,那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是山区里的小孩没书读,我也许能帮上忙。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留着又有何用?只有用来资助社会、反哺社会才心安理得。”说罢,辉叔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