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港合作喜迎黄金期(特别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为期两天的第九届京港洽谈会11月29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两地政府官员以及商界重量级人物在北京嘉里中心共论京港经贸发展前景。这样的洽谈会年年有,但是与会者普遍反映本届洽谈会“真热闹”。到底有多热闹?热闹的会场落幕后留下了什么?

  ■香港单向投资内地的模式在改变

  近两年来,香港商界在内地推销香港已越来越频繁。《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实施、开放香港人民币业务、内地企业投资香港、内地人赴港个人游等经济因素,已深刻地影响了香港经济,改变了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单一模式。

  在这次洽谈会上,从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特区投资推广署高官,到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以及150多名香港商界精英,都极力宣传香港在金融、贸易、会展、投资、旅游、人才、服务、地产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内地企业、个人赴港从事商贸、投资、旅游等活动。港商更是首次用投资说明会的形式从方方面面向内地企业详解投资过程,吸引内地资金南下。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吴光正说,京港两地的经贸合作在投资方向上,已经从港资北上的单向投资,发展为京资南下与港资北上并存。无论在合作的领域和层次上,都更为全面。这得益于商务部2004年9月推出鼓励内企赴港投资政策。

  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在开幕式上指出,2003年香港在北京投资的企业为6800家,到了2005年已经到了7900家。而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也把在香港上市当成重要融资手段,目前内地企业在香港的上市融资已经达到1371亿美元。

  ■向香港同行请教城市管理锦囊

  为了实现北京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本次洽谈会首次就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话题进行交流。来自北京市规划、交通、环保、建筑节能、环卫管理等政府机构的官员齐集第九届京港洽谈会,向其香港同行请教城市管理锦囊。

  王岐山说,北京最需要向香港学习城市管理经验,包括如何高效应对禽流感等紧急事务、解决政府机构间“信息孤岛”问题以及管理机动车等日常事务。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文占说,北京将以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契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他说,今年年初,国家确定了北京2004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将北京的城市定位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按照此规划,北京提出了城市环境建设10个方面的内容和61项整治任务,从今年起在城八区及14个卫星城实施。计划用3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城市环境和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

  北京市规划委副主任王文红表示,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是相对的,而管理则永恒,“我们非常希望借鉴香港政府在城市管理现代化、人性化方面的经验。”香港方面在控制私家车、降低汽车尾气污染、保护中低收入阶层住房等问题上,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如香港采用较高的车辆首次登记税、车辆牌照及燃油税等手段,将私家车的年增率控制在二至三个百分点;在控制作为主要污染源头的路面运输上,香港政府对黑烟车进行重点管制,在启用先进的烟雾测试、安装微粒消减装置等方面投下重要资源;港方还向北京介绍了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合居所的“公营房屋政策”,该项惠及近五成港人的政策希望为尚在谋求“居者有其屋”的北京市民提供参考。

  ■零售餐饮业是商业服务业合作重点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程红在京港零售餐饮业交流合作洽谈会上透露,《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京港餐饮业的合作方向。商业服务业的合作重点将集中于零售餐饮业,2008年奥运会商机把握、老字号店铺的发展、传统商业区的改造、品牌竞争力提高等内容都已经被列入研讨的内容。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吴光正指出,服务业占香港经济的比重高达89%,香港不但要为内部需求服务,也会根据内地在这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有更多的服务对象,这是香港最乐于看到的。

  据介绍,在餐饮业方面,北京与香港的合作重点在合力打造“美食之都”。一方面,北京期待引进香港的著名地方风味品牌,丰富京城美食;另一方面,北京企业特别是老字号企业,渴望与香港企业联手,运用香港中西合璧的专业市场细分之长,令京城老字号为更多的西方消费者所接受。

  ■京港两地谋求文化“联姻”

  首次纳入京港研讨洽谈会的文化产业专题,立足于北京的文化资源与香港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相结合。北京发行集团、北广传媒、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集中推出20余个文化产业项目,京港两地文化界人士积极谋求两地文化上的“联姻”。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指出,近年来京港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在演艺、娱乐、影院建设与经营方面的合作,但是双方发展文化产业的互补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希望通过这次的洽谈会促进双方的了解与合作,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据了解,这些项目一部分属于有意引进创意、设计和策划智能的文化产业项目,另一部分则希望吸引前期房地产开发和基本建设投资。不论是图书及音像制品发行及物流配送、数字电视、楼宇电视、广播网视频栏目、文化主题商场、大型

  实景演出,还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古旧家具一条街设计包装、数码娱乐产业园、酒文化主题公园等,这些项目都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资金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

  ■香港仍是中关村企业上市首选

  与以往“香港上市推介会”只是单方介绍香港资本市场情况有所不同,本届京港洽谈会的“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与香港创业资本市场合作研讨会”突出企业与投资机构的互动。双方就“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投资价值判断”、“科技企业境外上市常见法律问题”、“企业境外私募融资与红筹上市模式”等话题展开讨论。

  香港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贾沛年向中关村企业家们介绍了香港作为成熟资本市场的优势,包括该地区是亚洲第二大投资创业中心、亚洲第二大基金投资中心和保险中心,低税率和简单税制等,并表示将大力协助内地企业在港投资。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说,香港资本市场是中关村园区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和主要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共有18家企业在香港上市,这些企业上市首次融资总额达72.2亿港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01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