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物流业劲刮“深圳旋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5:07 深圳特区报

  基础设施不断升级行业巨头加紧抢滩本土企业强势崛起

  物流业劲刮“深圳旋风”

  深圳华运国际物流公司的负责人这两天喜上眉梢,在刚刚出炉的2005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中,华运和其他5家深圳企业齐齐上榜,在国内物流业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深

圳旋风”。

  “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的‘筋骨’,它们的强力发展,不仅撑起了深圳物流业的艳阳天,也折射整个产业的发展气候适宜。”深圳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秘书长郑艳玲说。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物流这一支柱产业在今年的发展可谓大步流星,拾级而上,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加重深圳在区域角力中的砝码。

  重量级项目纷至加力

  城以港兴。海港和空港是深圳物流业的“双核”,面对其他城市的竞争,今年深圳给自己布置了一道命题:升级基础,增强推力。

  周天麟,这位深圳市港航分局局长,见证了深圳打造世界航运中心的气魄。9月,与香港现代货箱码头共同投资约71亿元的大铲湾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动工,全部建成后年操作集装箱可达1000万标箱。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与香港和黄集团共同投资114.8亿元的盐田港三期扩建工程也签约,将兴建6个集装箱深水泊位。

  吸引货源集散的物流“接口”不断拓宽:投资15亿元的航空物流园区正在崛起,年处理货物14多万吨的南航深圳国际货站首期工程即将启用;“一纵十三横”路网从纸上跃下,深港西部通道、南坪快速路、清平高速路等正抓紧建设;京广深铁路线、杭福深铁路线等铁路路网建设也全面启动。

  在专家看来,如此重力升级物流产业基础设施,表明深圳谋求以规模和档次在竞争中“卡位”,而这种助推效应已经逐渐释放出能量。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挂靠深圳港的国际班轮航线已增至154条,较去年净增23条。而前10个月,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342万标箱,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近20%,全年预计将以1600万标箱的规模稳居世界第4位,国内第2位。

  国内外巨头加紧抢滩

  深圳在产业布局上的一举一动,早已尽收物流巨头们的眼底。

  11月21日,世界第二大航运企业中远集团就捷足先登,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远将把深圳作为发展航运及其相关业务的重要基地,不断扩大对深圳地区的投资。

  事实上,近年深圳“引资潮”中出现了一个喜人的现象,就是投资现代物流业的外资项目数、投资额与日俱增。UPS、DHL、IBM、沃尔玛、百安居、索尼、住友、三洋、三星、日通、嘉里物流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在深落子布局,设立区域性的物流和采购中心,这种“海潮”在国内并不多见。

  家乐福前几年在深设立了采购中心,每年要从深圳采购数亿美元的商品。可深圳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诱惑”实在太大,家乐福目前正在深建立大型物流基地,准备把“深圳制造”配送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舟楫如云、岸吊林立、班轮不绝的盐田港区,加拿大大西洋商会代表团中的圣约翰市市长诺曼不由得发出感叹:“深圳物流业简直太神奇了!圣约翰也是港口城市,我真心希望两地在港口、数字物流和仓储远程协作上展开合作。”

  本土企业群发力

  其实,深圳物流业能够在国内先行一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放市场,平等竞争。而众多本土企业也在“与狼共舞”中,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逐渐成长为“狼群”。

  不断创新,具备核心管理技术,是深圳本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如招商物流优化供应链流程、海格物流的国际物流网络建设、怡亚通的供应链设计、招商迪辰的物流信息系统等。

  如果我们对此次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强的深企名单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分析说:“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企业在深圳已退居其次,第三方物流成长为业界主流,深圳物流业已成功完成升级。”

  数字印证了这一判断。最新统计显示,深圳物流和货运企业达2000多家,仅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就超过1000家,其中资产过亿的有30多家。

  向外输出服务,到内地开疆拓土,成为今年深圳物流业的一大现象。亦禾供应链管理公司日前就决定斥资4亿,在天津兴建一个物流园区。而招商物流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开办物流业务,都会把商业模式复制过去,现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发中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