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展教育需要政治上的长远眼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6:0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蒋昕捷 原春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发布了《200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报告认为尽管许多国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进展,入学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在教育质量上是失败的,许多学生在小学5年级辍学或者小学毕业时仍无法掌握基本认知技能。

  报告同时也指出,至少有11个国家在教育质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国、古巴、加拿大和芬兰四国的成就尤为惹人瞩目,报告希望通过分析上述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发展中国家解决教育质量问题提供借鉴。

  韩国:改革或废除入学考试

  过去的几十年,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实行人才战略,通过培养“过剩”人才,以吸引知识密集型投资推动经济发展,韩国是其中之一。

  早在1959年,韩国小学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就已经达到96%。但随之而来的是,在中、高等教育方面出现激烈的入学竞争,越来越多的学生挤上了升学这条路,最终成了这项竞争的牺牲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逐步将教育的重点由扩招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在培养学生方面更注重社会和道德责任感。为缓解普通教育的压力,韩国扩大了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规模,同时改革或废除入学考试。

  通过改革,韩国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一项国际学生评估调查显示,在41个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韩国学生的科学素养排第一位,数学素养排第三位,阅读素养排第七位。

  古巴:各个阶段的教育机会都很充足

  古巴的教育投入占到GDP的10%~11%,因此教育的各个阶段机会都很充足。古巴人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全面发展(包括体育、娱乐、艺术等),同时他们注重将教育与生活、工作和生产联系起来。

  竞争在韩国和古巴都起重要作用,但方式非常不同。韩国学生面临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的升学竞争,而古巴人的竞争方式是“赶超”,他们把竞争看作通过同等地位的人们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达到自我改进的过程,在每个群体内部人人力争先进。在古巴,某个学科的老师会经常聚会,以便互相学习,共享课程、方法和教材等。

  古巴的教育成绩令人惊讶,不到10年的时间,该国的文盲率从40%下降到接近0。

  加拿大:只有10%的申请者能够被师范院校录取

  国际学生评估调查显示,加拿大学生的阅读素养位列第二,数学素养排第七,科学素养排第六。这得益于加拿大对教师职业的高度尊重。

  尽管师资短缺,加拿大的教师准入制度非常严格,只有10%的申请者能够被师范院校录取。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个老师都有两科的硕士学位,甚至幼儿园的老师也需要大学文凭。在一些地区,教师每年用于培训的时间大约40天,参加培训通常是强制性的或者是晋升必需的条件,不过也有相应的财务奖励。安大略省教育认证系统每5年对老师进行一次考核,不及格的人将被取消教师资格。

  在加拿大,政府还对教育进行监测,学生、学校和区域的表现都被紧密“跟踪”,这被看作是制定政策的基础。

  芬兰:教育机会均等

  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调查中总分最高,阅读素养名列第一,数学素养名列第五,科学素养名列第四。这是几十年内芬兰一直致力于教育机会均等的结果,该国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小,社会背景对成绩的影响也很小。

  和加拿大一样,芬兰师资的选拔也很严格,每个教师都要有两个科目的硕士学位。

  教师质量、政策的连续性、对教育的承诺是教育质量改善的基础

  尽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但4个国家的成功存在着共同点。

  首先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尊重,入行之前的培训和限制性的准入制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同时教师间也实行了互相学习和扶持的机制,报告指出:“在教师质量上没有任何让步,宁缺勿滥。”

  其次是政策的连续性。韩国主动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以压制政权更替对教育的影响,古巴的政治制度本身确保了政策的连贯性,加拿大和芬兰都拥有坚固的教育知识基础,它能阻止政府经常性或大幅度地改变教育路线。

  最后是对教育的承诺,报告认为这来自政治上的长远眼光。韩国决定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家并保持这个地位,古巴有保护革命成果的意志,芬兰政府对人民承诺要实现平等……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目的,但最终都作用于教育政策并取得成果。

  “或许没有世界通用的方法,但一个明智的教育长期规划加上强有力的政府主导,一个被鼓舞、被支持的教师队伍,都是成功的教育质量改革的条件。”报告最终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