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喜中带忧看药业--对贵阳制药业的冷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8:46 贵州日报

  贵阳市制药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已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集体中小药厂迅速扩展成为以中成制药为主,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于一体的,拥有948个药品批号,71家制药企业,1.4万多从业人员的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其中69家制药业已通过GMP认证,年工业总产值36.01亿元,在全市30个制造行业中,位居第四,仅次于烟草、橡胶及有色金属冶炼,年实现销售收入29.06亿元,年创税金2.63亿元。

  呈现的特点

  在贵阳制药业中,中成制药与天然保健品市场竞争能力相对突出,而化学原药、生物工程制药则显得较为薄弱;中成药与民族药品成为贵阳制药业的主打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销售收入在全国各地大城市同业中列居第10位;经济结构单一民营制药业占贵阳制药企业的90%以上,这些民营制药业创新意识强,机制灵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性,且已完成原始积累,但仍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显得势单力薄,严重地制约了药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优势

  贵阳市委、市政府对制药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制定了极为宽松的药业发展政策,在税收、土地、能源、交通、人才引进、企业引进、资金等各方面大力帮扶,大力招引外资药业,积极扶持本地药业迅速发展。

  其次贵阳市位于黔中腹地,属于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贵阳市郊及周边县市大片的林地与灌木丛绿色植被极适应动植物生长繁衍,贵阳共有药用动植物矿物资源4290种,占全国药物资源品种的89.61%,全市培育合格的中药材基地40000余亩,产中药材上万吨。为贵阳中成制药奠定了雄厚的原材料基础。

  存在的问题

  发展理念不明确,一种认为贵州有丰富的动植物中药材资源、有生产发展中药、中成药、民族药的基础与条件,因而应大力发挥贵阳制药业的自身优势,走专一发展中药、中成药、民族药的路子,变自身优势为市场优势。另一种认为,应发展西药、广谱药、医保药与中药、中成药、民族药并举,全力打造贵阳药业航母的混合发展路子。

  药品的精度及标准化程度不高。目前贵阳制药业所生产近千个药号的中药、中成药、民族药绝大多数是在传统方子、民间偏方、验方的基础加工提炼而来的,且同一方子所采用的剂型各不相同,精度不准、标准不统一是贵阳药业进入国际市场做大做活的一个门槛。

  制药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不高、缺乏竞争能力。贵阳目前71家制药企业年产值上亿元只有益佰、益康、新天、汉方、同济堂、三力、威门、远程、老来福等九家企业,与省外这些药业集团相比,不论是规模、产值,还是市场效益等方面都显现较大的差距。

  贵阳制药业普遍存在药品疗效雷同、剂型单一、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低、新产品开发不力,缺乏高层次的产品科研开发人才。且缺乏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加工工艺相对落后,市场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药品成本、销售费用较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应有的竞争实力。

  作者:石亚平 蒋光忠 王金华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