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7.7%中学生有性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9:13 南方日报

  珠三角一所中学调查显示

  17.7%中学生有性行为

  专家呼吁青少年“防艾”知识教育亟待加强

  本报讯(记者/陈枫通讯员/赖红英)珠三角一项小范围调查显示,192名中学生中17.7%有婚前性行为,而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8.7%。而另一项调查显示,国内10%—30%的大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专家呼吁,青少年的性安全教育亟待加强,特别是大学生应该成为预防艾滋病的中坚力量。

  昨日下午,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主办的“广州地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论坛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省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顾问许锐恒、省CDC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林鹏、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蔡卫平三位专家,与来自各高校360余名学生代表就艾滋病防治问题直接对话。

  青少年“防艾”教育应加强

  许锐恒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省CDC近期在珠三角富裕地区一所中学所作的一项小范围调查显示,192名中学生中,17.7%有婚前性行为,而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8.7%,其中吸毒(主要是服用摇头丸之类药品)的占5.2%。专家强调,这个只是小范围的抽查,不能代表广东的全貌;但其透露的信息值得社会警惕,青少年的性安全教育亟待加强。

  大学生是艾滋病主要侵袭对象

  针对有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和农民工一样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的说法,许锐恒和林鹏表示,这种说法主要是基于大学生处于思想活跃、行为活跃、性活跃这三“活跃”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国内10-30%的大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而如果学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则有可能感染艾滋。由于省内没有大规模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普查,所以很难最后下结论。“但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艾滋病主要侵袭对象的确是年轻人,而其中主要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们要正视自己面临的艾滋病危害问题,成为积极‘防艾’的中坚力量。”

  链接

  七成受访者赞成“防艾”进小学课堂

  本报讯广东省委党校人本研究中心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市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率比3年前明显提高,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艾滋病知识应该进入小学高年级课堂。

  省委党校人本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红丝带研究室主任龙秋霞女士说,由于全球50%的HIV感染者发生在24岁以下人群中,因此青少年应该成为宣传监控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他们正处于性活跃期,渴望了解性知识,然而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却仍然十分滞后,孩子只能通过其他非正规的途径获得性知识。

  在龙秋霞主持的千人问卷调查中,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艾滋病知识应该进入小学高年级课堂。引人注意的是接受调查的199名吸毒劳教人员有92%认为小学高年级应开设艾滋病预防课程。而小学程度以下的被访人群里,也有九成赞成者。

  陈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