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爱苑里的自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9:57 贵州都市报

  2002年9月,贵阳市关爱苑成立。这是一个专门为艾滋病感染者搭建的爱心家园。

  其建院宗旨是:给HIV/AIDS(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不受歧视、充满关爱的环境,定期在这里召开HIV/AIDS及家属例会,定期给感染者进行健康体检、行为指导及防治咨询。

  更重要的是:在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这里的患者一步步走上自强不息的生产自救道路———编织“防艾中国结”。3年来,他们创造产值近10万元,人均月收入最高可达到600元。

  关爱苑里的爱与痛

  贵阳某山,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典雅,宁静。

  11月28日清晨7时,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30多岁的李园园起床后探头向外张望:今天又是一个阴霾的日子。

  每天,她都重复做着这样的动作:早起,看天气,然后工作。

  这就是艾滋患者的“中途之家”————关爱苑,凡经过贵阳的艾滋病患者都可以免费食宿10天。在这里,闲暇时他们可以相互交流,检查身体;无聊时可以编织“中国防艾结”,让它飘向四方。

  李园园望着窗外,心事重重。

  她不得不想起7年前的那个同样阴霾的冬天:丈夫刘羽开着小货车去集市,那时候他们的生意非常红火:除了百货,他们还兼做食物油生意,一家人生活富足。可好景不长,1998年丈夫刘羽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去,突然间,她觉得天都塌了。

  2000年起,她就不间断地感冒、发烧,每次到医院住一段时间,出来后又不得不住进去。

  2003年3月18日,李园园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经检测,她竟然处于艾滋病发病期,艾滋病毒已进入她的体内多年,正在戕害她年轻的身体。

  突然间,无边的黑暗、恐惧向她袭来,“天呀!在丈夫走后,我并没有和任何人发生关系,我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呢?”惟一的解释是:丈夫在离去的时候,就已经把病根深埋在她血液里。

  随后,公公婆婆、亲戚朋友都相继离她而去,把她看作瘟疫、罪恶,她默默地忍受着,为了儿子。

  但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公公婆婆竟然不准她与儿子接触,还说:“我儿子死了,孩子就与你没有关系了。”

  为了逃避,她不得不离开,于是,2004年冬天,她来到了贵阳。

  自救,从这里开始

  解决艾滋病患者的生存,一直是政府头痛的问题。

  一业内人士称,目前我省艾滋病患者40%以上没有固定生活来源,他们在担负艾滋病毒所带来的心理、生理和来自社会的压力的同时,还得为自己的生活四处奔波,这给艾滋病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

  在贵阳市卫生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我省首家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宗旨的“健康关爱苑”正式成立了,从此,在生命边缘挣扎的艾滋病患者有了自己的家。

  2003年4月,贵阳“健康关爱苑”成立了“生产自救自助小组”————利用贵阳市提供的少量启动资金,编织生产“防艾中国结”。当年,他们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编制了两万多只“防艾中国结”,销售带来的收入,曾为关爱苑中的7名感染者和3名孤儿解决了生活困难。

  去年11月,“防艾中国结”获得国家专利。在关爱苑里,来来往往的病友一有空就拿起红丝带编织,一只只鲜红的“防艾中国结”从他们手里织好,不断地走出贵州,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在泰国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关爱苑模式能走多远

  据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胡医生介绍,关爱苑从建立到现在,已收留几十个艾滋病患者了。但他坦言:到过这里的艾滋病患者相对于众多需要帮助或者自救的艾滋患者群体而言,这无疑是冰山一角。

  自从关爱苑发起“生产自救”的号召后,仅2004年,他们编织的“防艾中国结”在全球销售额就达5万多元,而今年则有4万多元,这给他们每人带来每月600元左右的收入,这对没有固定工作和固定生活来源的患者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这里始终就只有几个人呢?

  胡医生说,关键还是社会环境和人们观念问题,许多人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姓名和患者身份,这给生产自救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贵阳市卫生局张俊峰局长评价说:艾滋病是因病毒而起,首先它是一个医学问题,但事实上,它又是一个社会问题。他认为,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必然引起一定的社会危机,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除了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投入外,人的观念的改变也是重要因素。

  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石主任等人认为,单凭“关爱苑”里面简单的加工模式————编织“防艾中国结”,很难解决大量艾滋病患者的生存问题。因此,必须将这一模式向纵深推进,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自救运动。

  目前,经过贵阳市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努力,北京一所研究协会已答应正式注入资金支援贵阳市艾滋病患者的生产自救项目———塑料膜生产项目。

  届时,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就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自救运动,只有获得社会力量的大力扶助,才能越走越远。

  作者:陈刚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