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松花江突破的社会心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3:58 青年时讯

  从未有一个时候,让我们觉得生存是如此脆弱。

  松花江遭遇重大水污染,哈尔滨历史性大停水,一个连锁效应,一次力求隐性处理却事与愿违于压缩后爆炸性发散的消息———松花江上,流过一次危机,却流不去不尽的污染;哈尔滨市,度过一次缺水恐慌,却度不过深沉的生态忧虑。

  在全国舆论与世界舆论不假思索地集中到哈尔滨停水事件的今天,其背景是一个已经沉重的环境负担,其关注是一个普遍忧虑扫描后的集束。哈尔滨历史性的停水事件是环境污染影响的一个突破点,也是我们在环境承受底线上的一次锥心之痛。面对那张松花江被污染的航拍图,悲怆如天地冰封一样迫近,松花江以一个急剧的转折在表达一个重大的量变———环境污染已经不是星散地逐步地检验我们的耐受度的时代了,它的威胁已经成区域地显现,它的威胁已经是一个城市的供水或者一个地区的呼吸。

  哈尔滨停水事件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环境污染已变化为不堪承受的人民公敌,它已经将我们逼到了承受的底线,忍无可忍,退无可退。

  在我们对哈尔滨事件无比的忧虑中,恐惧就这样降临到身边。它在说明,这个转折不仅是松花江的,它所改变的不仅是哈尔滨人们的生活。在经过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之后,我们的环境与资源已到了难以承受的时候,现实让我们必须切实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可是任何旧的模式将去未去之际,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残梦,让一些人抱紧既有的温暖不放。在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中,“负主要责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语)的中石油吉化公司不肯承认造成污染事件,而吉林市政府等相关单位未及时向公众发布污染信息,最初也寄望于“通过丰满电站开闸放水,将受污染的江水稀释到达标水平”,以此悄无声息地换得天下太平。

  这些都在说明我们对于环境污染的心理:总存着一丝轻视的侥幸———也许污染的后果并没那么严重吧,也许这一点污染算不得什么吧;总存着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污染已成习惯,并在心理上麻木,污染又不是谁一家的事,所以每一家污染都不惮于成为压死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侥幸与逃避都掩盖不了一种深沉的恐惧:真到了环境污染无可换回的那一天,谁都无法承受。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所突破的环境心理就是:环境污染动辄造成巨大生活改变的时代已经来临,再没有任何的侥幸与逃避可言,该到彻底扫除死抱旧有发展模式残梦的时候了。从今以后,我们不能再容忍放任环境污染———哪怕一点都不。因为恐惧已经来临,因为威胁就在眼前,就在身边。

  摘编自《潇湘晨报》11月26日晓宇/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