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慢生活”成国际新风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5:09 中国新闻网
“慢生活”成国际新风尚(图)
  种种生活方式开始冲击我们本身的生活,从外国兴起的这种“慢生活”,先从香港突破,向我们袭来。毕竟国情不同,“慢生活”在国内诠释为一个比较窄范围的生活方式,在某个生活环节放慢脚步,体验其中的乐趣。

  为了不迟到,我们步履匆匆;为了赶时间,我们在快餐店里狼吞虎咽;为了不错过客户和老板的召唤,我们让手机24小时开着;为了工作,我们把儿女情长抛在一边……我们每天都在跟时针分针甚至秒针赛跑,脑海里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概念,以至于快要忽视了“快”的反义词是什么。

  “慢生活”最早是在1986年由讲究慢吃的意大利人发起的,开始只是为了抵制席卷而来的美式汉堡、保护富有民族特色的当地食品,后来发展成一种“慢生活”:“放下速度,重新发现新的可能”。近日香港有团体也开始提倡“慢餐”文化,让不少忙碌的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现在,这种“慢文化”已经让45个国家“受染”,成为一股越来越大的的国际风尚。

  “老外”是最早过上“慢生活”的人。施小姐去意大利出差时,发现这里的店铺不到上午10点基本不营业,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又陆续开始关门;而有的地方午休时间全街店铺落闸关门,到了四五点钟才懒洋洋地营业,而到了黄昏,太阳下山,他们又开始关门———享受起家庭或个人的时光。

  “慢生活”的概念如今正在不断延伸,前年深圳曾出现以“慢城市”概念为招徕的大型楼盘。所谓“慢城市”式生活,据说人口只有1.5万的意大利小城布拉成为慢城市运动的先锋。在那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拆除不美观的广告牌和霓虹灯,人们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驾驶汽车。这些安静的小城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就是一只蜗牛的形象。为了保住“慢城市”的称号,它们还必须定期接受监督员的检查。

  除了“慢城市”外,还有“放慢时间协会”。协会会员会手拿着秒表,观察街上走过的人,如果发现有任何人在不到30秒时间内走过了50米的路程,他们就叫住这个人,询问为什么如此匆忙。他们的口号是:“为每个人创造时间,每个人都有时间。”据说目前该组织已经在全世界拥有700多个加盟伙伴。应运而生的还有“慢学校”,拥有大约1000名学生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马丁·路德·金学校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代表。这些学校提倡没有竞争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倡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授课时间灵活,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来源:羊城晚报;作者:曾敏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