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欣闻吉林大学45名“博导”落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21:05 人民网

  “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一个简称,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成为教授之上的又一个层次,很多单位给予其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不少还是终身制。“博导”应该是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人,是有真才实学并被学术界公认的人。可是,目前我国有些“博导”名实不符,不够资格,有些原来够格,后来落伍了。这是应该改变却又难以改变的现象。

  人们终于听到了改变这种现象的好消息。据报道,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前不

久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落聘,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他们落聘的原因是,科研项目数量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标准。

  从今年4月到11月,吉林大学对全校所有“博导”重新选聘,要求“博导”必须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他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近5年来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居本学科前列等条件。

  欣闻吉林大学好消息,笔者深感该校改革力度、整顿力度之大,由此也看到了该校的光明前景。在一个国家,在一个领域,在一个学科,教师的水平至关重要,它标志着科学水平、求实精神和综合实力。而“博导”是教师队伍中的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很可惜,在我们的“博导”队伍中,确实有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还有的人是因为有权、有名或有钱,也成了“博导”。这是因为有关大学和有关领导为了用其权、借其名、谋其钱,送“博导”头衔给他们。这样,“博导”的质量就打折扣了,不够格的挤进去了,真正够格的就难进去了。有些“博导”甚至成为教育界、学术界正派人士的笑柄。

  人们必须明白,“博导”不是那些能吹牛、善攻关的“社会活动家”随便可以“活动”到手的;“博导”也不能按照党政领导职务高低安排,当大官的就是天然的“博导”;“博导”也不能盲目地、片面地讲名气,有些歌星、影星名扬海内外,却未必能当“博导”;至于只有钱没文化的大款当“博导”,那简直是开玩笑了,“博导”不是商品,不可以花钱买的。

  有关研究结论表明,由于大学“批量生产”研究生,致使研究生质量下降,“博士一礼堂,硕士一操场”的现象并非个别。责任当然不在博士、硕士,如今吉林大学重新选聘“博导”,使一批“博导”落聘,平心而论,责任也不在落聘的“博导”。有些大学,有些领导,办大学,抓教学,不是求真务实,量力而为,图的是虚名,抓的是实惠,对“博导”也敢“批量生产”了,这是大学的悲哀,是学生也是教师的悲哀。坦率地说,有些人给本科生讲课都讲不下去,带硕士生都带不动,怎能“一窝蜂”成了“博导”呢?

  据报道,像吉林大学这样严把质量关,打破终身制,使45名“博导”落聘的举措,在国内高校极为罕见,被一些教师形容为“深源地震”。依笔者看,震一震也好,这样“博导”落聘的“地震”,不是自然界破坏性的地震,它震掉的是虚荣和浮华,是水分和铜臭,震出来的是真实和质量,是人才和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