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诊出厦门首例艾滋病的医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1:18 东南快报

  蔡昔,厦门第二医院集美分院的主任医师,1992年,他诊断出了厦门首例艾滋病患者。

  当时,在美丽的鼓浪屿上,蔡昔与这名艾滋病患者亲密接触近一个月,帮他治疗,并与这名患者成为了朋友。

  从1987年到2002年,蔡昔曾两次到世界艾滋病最高流行区的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参加援外医疗队,与当地艾滋病患者相处长达5年之久。此间,他曾不小心被带艾滋病血液的针刺着,连续吃了一个月的预防药。

  在第18个艾滋病日,记者走进了这位有着不平凡经历的医生,了解他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诊出厦门首例艾滋病的医生

  (图)蔡昔在非洲时为艾滋病患者检查。

  确诊厦首例艾滋病患者

  1992年4月的一天,鼓浪屿一名面容消瘦的近50岁中年男子,找到了正给病人看病的厦门市第二医院内科医生蔡昔。

  这名病人已被反复腹泻折磨一个月了,怎么治都治不好。一开始,蔡昔也无法断定病因,经过7天的仔细诊断,凭借自己1987年至1989年参加援外医疗队的经验,蔡昔确诊该病人得的就是艾滋病。

  蔡昔说,他1992年发现的这名艾滋病病人,不单是厦门首例艾滋病病例,同时也是福建首例在祖国大陆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他写的稿子别人不敢碰

  考虑到艾滋病在当时社会的陌生程度,蔡昔说,他从一发现就尽量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厦门发现首名艾滋病患者的消息还是走漏出去了。

  他说,一些住在患者附近的居民害怕得不得了,住在患者楼下的一户居民,甚至连病人晾衣服滴下来的水都以为会传染艾滋病。

  看到老百姓如此恐慌,蔡昔开始公开宣传一些艾滋病知识,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

  蔡昔写了一些介绍艾滋病的稿子,拿到出版社和报社去印刷发表。蔡说,让他尴尬的是,当印刷厂的工人看到“艾滋病”字眼后,赶紧把稿子丢还给了他,还写了张字条给印刷厂领导,上面写着“以后不要再拿这些东西来印刷了”的字样。

  当时人们对艾滋病的不了解,给厦门首例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压力,至今回忆起来,蔡还颇感遗憾。

  他说,当时,该病人因受不了身边的流言蜚语,有一天从医院逃了出来,后来逃到龙海,因为病发晕死过去。

  回到厦门后,该病人就一直没有醒过来,不久后就去世了。蔡说,如果当时人们给他多一点理解和关爱,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早离开人世。

  家人戏称其全身都是病毒

  蔡昔说,当时不仅印刷厂的工人觉得害怕,就连那些曾护理过艾滋病患者的医护人员也觉得后怕。

  一些护士听说自己护理了7天的病人被确诊为艾滋病时,一想到7天来为病人护理、打针,有护士表示,那种感觉简直就是命悬一线。

  让蔡昔感到欣慰的是,当时与该病人有接触的近20名医护人员中,虽然大家都害怕,但却没有退缩的。

  工人怕、护士怕,蔡昔的家人更怕。听蔡昔说他们医院检查出一例艾滋病患者后,家人戏称让蔡昔不要回家了,他全身都是艾滋病毒。

  被带艾滋病毒血的针刺过

  在1987年到2002年的15年间,蔡昔两次走进世界艾滋病最高流行区的博茨瓦纳共和国(非洲),两次加起来足有5年之久。

  这5年里,他在当地最大和第二大的两间医院都呆过,这两间医院都是当地收治艾滋病人最多的医院。

  在非洲的那些日子里,蔡昔面对的病人几乎都是艾滋病人,与这些病人聊天、握手、拥抱,甚至礼节性的脸贴脸“干吻”都成了蔡昔的家常便饭。

  在他的眼中,艾滋病只是“可治疗的慢性病”。

  然而,他却差点因这“可治疗的慢性病”而命悬一线。

  在第二次“出征”非洲期间(2001年),蔡昔有一次给一名病人做胸腔穿刺时,手被沾过病人血的针刺到,后来得知这名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凭借与艾滋病打交道十几年的经验,蔡昔并没有太恐慌。

  被扎后,蔡昔马上镇静地把伤口的血挤出来,并且快速为伤口消了毒,吃了预防药。后来,在半年内经过3次检查,且连续吃了一个月的预防药后,他终于查明自己没有被感染。

  因为吃了一个月的预防药,导致他身上的白细胞几乎被杀死一半。蔡昔坦言,虽然当时不恐慌,但确实压力很大。

  直接对话

  “再年轻一点还会去非洲”

  记者(以下简称记):看你面对艾滋病时这么坦然,你不怕吗?

  蔡昔(以下简称蔡):艾滋病要说可怕也可怕,说不可怕也不可怕,其实你只要掌握了它的三个主要传播渠道,一般就不会觉得那么恐怖了,只是有些人因为自己信息闭塞,连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都没搞清楚。

  记:家人愿意让你去非洲吗?

  蔡:他们不太愿意让我去,如果不是我今年已经59岁了,我再年轻一点,我还会再去的,我乐在其中。

  记: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去面对艾滋病人?

  蔡:像面对你自己一样就可以了,其实艾滋病在我看来是“可治疗的慢性病”,它不是不能治疗,只是不能治愈而已,有些治疗得比较好的艾滋病人,甚至能多活十几二十年。

  记:网站传闻有艾滋病人,拿着有他们血液的针头去扎别人,被扎到的是不是就会感染?

  蔡:如被有孔的针头扎到,我们是假设这个针头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下,这个被扎到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三;如被没有孔的缝衣服的针扎到,那感染的可能性更小,只有万分之三。

  记: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能存活多久?

  蔡:据一些专家对一例去世的艾滋病病人的研究,那个病人死后18个小时,还能从他身上分离出艾滋病病毒。

  记:一些艾滋病病人心理是不是会扭曲,以致伤人?

  蔡:其实人和人相处就像面对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怎么对待你。像我接触的厦门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他当时就告诉过我,如果医护人员对他不好,他会报复的。所以我希望社会上的健康人群,多给这些不幸的人们一些关爱。

  □记者印象

  快乐·开朗

  蔡昔今年59了,已从事内科工作37年,但他依然是快乐而开朗的“年轻人”。

  首次见到他时,他正穿着白大褂给病人看病,当时他是笑着和病人说话的。蔡昔说,面对一般病人没必要戴口罩和手套,即使面对艾滋病人也一样。

  他说,艾滋病不会从空气中传播,不戴口罩和手套可以给患者传递一份无形的关爱。

  当旁边同事告诉他,有记者要采访他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