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贫困残疾人过上好日子(今日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让贫困残疾人过上好日子(今日关注)
刘书笙(左)看望在扶贫开发基地里干活的残疾人。

  山东省济南市10个县(市)区共有25万残疾人,其中相当数量的残疾人是城镇贫困户。为使这些贫困残疾人过上好日子,去年7月至今年6月短短一年里,济南市就出台了26项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成千上万的贫困残疾人从中受益———

  ■终于住上了亮堂的大瓦房

  43岁的张明安这一天特别高兴。他一大早就忙着打扮。一件灰色西装加一条红底蓝条的领带,这是他压箱底儿的衣服了。村民们说,自打明安这房子盖起来以后,他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

  张明安是山东省章丘市明水街道的村民,肢体残疾。家里还有一个智障妻子和一位78岁的老母亲,生活十分贫困。他们一家3口原来挤在一间又破又小的土屋里。在济南市残疾人联合会的资助下,如今,总共70平方米的两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盖了起来。家里新式锅灶配备齐全,房前院落、墙体也都修缮完整,房屋的门窗还是铝合金的呢。

  2003年起,济南市残联启动了“我的兄弟姐妹”百户安居工程,为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建造新房。张明安一家就是该工程的直接受益家庭之一。

  “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张明安站在新房的院子里喜滋滋地说:“俺们暖在心里啊!”

  和张明安怀有同样喜悦和感激心情的贫困残疾人很多。就因为住上了亮堂的大瓦房,一些因残而贫的农民因此娶上了媳妇,日子顿时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据济南市残联理事长刘书笙介绍,到今年为止,济南市残联和各县(市)区财政总共投入970余万元为942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了住房困难。这些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条件基本达到了当地中等居住水平。他表示,“我的兄弟姐妹”百户安居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目标是彻底解决全市贫困残疾人家庭无房户和危房户的住房困难。

  ■到扶贫开发基地自食其力

  大葱的收割季节到来了。像往常一样,章丘市秀惠镇的张孝乐等十几个残疾人接到电话通知后,准时来到了附近的大葱种植基地。他们要做的是把收割下来的大葱剥净打捆。

  这个大葱种植基地是济南市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之一,大约有50亩,是2004年春上由济南市残联投资开发的。大葱一年倒两茬,不种大葱的时候,这些地就用来种植一些草木花卉。被安置在这里干活的残疾人大都来自附近的几个村子。章丘市残联的翟英来理事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且家庭贫困的残疾人。”

  “有活儿他们就会电话通知我们。”53岁的张孝乐说,“平时我就在自己的家里、地里干些活。在这里,干的都是浇水锄草的轻活,每月能给我们发300元钱呢!”

  张宪荣大妈虽然不是残疾人,但她的两个孙子都是智障儿。特殊的家庭境况使她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张大妈说:“在这里干活不但能赚钱补贴家用,还能跟技术员学到种植技术,所以我特别喜欢来这里干活。”

  “我们还定期开办各种短期培训班,增强贫困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或科技能手进村入户现场指导。我们扶贫一方面是要给他们输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秀惠镇党委副书记车永胜对记者说。

  基地在产品的销售推广方面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基地负责人介绍说,“生产出来的大葱和花卉产品由我们基地负责销售出去。这种‘基地带农户’的方式非常受贫困残疾人欢迎。”

  从2003年底开始到现在,济南市各区县乡镇共建成48家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这些基地都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化为重点,选择覆盖面大、效益好,与直接提高贫困残疾人收入密切相关的项目。

  ■“捐助便利店”里各取所需

  一间普通教室大小的屋子,里面摆放着白色的塑钢货架。货架上按种类搁有大米、面粉、食油等以及一些生活日用品。这是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的一家“捐助便利店”。

  一大早,家住在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附近的残疾人张女士便来到店里领取东西。

  “今天是星期日,趁着休息就过来了。已经选了好几样,现在还缺一桶花生油。”张女士指指手臂上挽着的购物筐说。

  自2004年4月起,由济南市残联、财政局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我的兄弟姐妹———捐助便利店”创建活动在济南市全面启动。

  “便利店救助的对象是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和家庭困难的无劳动能力(重度)残疾人。按每月所救助的限额,随时到捐助便利店自主选用所需物品。救助物资主要来源于社会募捐及市区两级财政拨款、残疾人救助金,可保证贫困残疾人每年享有不低于120元的救助。”历下区残联理事长唐玉华介绍说:“我们还将救助贫困残疾人与残疾人就业结合起来,便利店内安排了几名优秀残疾人从事管理工作。”

  刘书笙说:“我们旨在通过‘捐助便利店’这一平台,将残疾人的定期救助转向经常性救助,将传统救助转向按需救助,这样,就建起了对贫困残疾人救助的长效机制。”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02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