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6:4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主要观点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又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要求。

  ●注重理性消费、讲求效益消费、倡导适度消费、提倡文明消费,是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需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为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需要调整、改革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为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需要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人的消费观对社会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理性消费,讲求效益消费,倡导适度消费,提倡文明消费,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学发展呼唤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发展赖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消费模式对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不仅空耗社会财富,而且浪费发展资源,污染生态环境,阻碍发展步伐,削弱发展后劲。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和财富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可以保证有限的生活资料合理地运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大,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严重浪费资源和财富的不良消费方式,如低效率消费、跟风式消费、攀比式消费、炫耀式消费等。只有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才能有效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

  注重理性消费。在现实生产和生活消费中,应该对需要和条件、消耗和收益、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现实作用和长远影响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性考察,瞻前顾后,精打细算,有目的、有计划地自觉调节与降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消耗。如果在消费中一味跟着感觉走、乘着兴头做,无所顾忌、毫无节制,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会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特别是在重大生产消费和公共消费决策之前,必须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决不能拍脑门、凭兴致、随风潮决策。

  讲求消费效益。所谓消费效益,是指一定量的资源财富消耗对促进生产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所起的积极作用。消费效益的高低,既取决于消耗资源财富的多少,又取决于对生产和生活所起作用的性质及其大小。衡量消费效益,应该进行综合考察、全面衡量,既考虑由此产生的积极效果,又考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考虑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又考虑对社会、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既考虑对满足眼前需要的作用,又考虑可能带来的长远效应,力求在总体上趋利避害。一句话,就是努力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效益。

  倡导适度消费。适度消费是指量力而行、从长计议、把握分寸的消费。消费的“度”,就是为满足特定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资源财富的数量界限。如果消耗的资源财富达不到一定的度,就无法满足正常合理的生产或生活需要;但如果消耗的财富超过了一定的度,则会“过犹不及”。做到适度消费,应综合考虑三个有机联系的因素:一是适合特定需要。制造和选用消费品,无论品种、类型还是质量、数量,都应适合特定的生产或生活需要,不能用主观愿望代替客观需要。二是现实条件允许。除了治病救命、抗灾等特殊情况不得不争取社会和他人援助,一般不应超过自身条件所能允许的限度,包括信贷消费,也要全面考虑偿还能力。否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诸多后遗症,还可能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三是着眼长远发展。无论生产消费还是生活消费,都应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要通过节约为自己和后人的长远发展留余地、打基础,而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自己、不顾后人,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特别应指出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一味追求在自己任期内多出政绩,采取对资源“取光用尽”的做法来谋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既会削弱持续发展的后劲,又会加重未来发展的负担。

  提倡文明消费。文明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广义地讲,理性消费、效益消费、适度消费都属于文明消费的范畴。与文明消费相对应,不文明消费主要是指那些不讲消费道德,为图一己之利或一时之快而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消费行为。消费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消费的。因此,不文明的消费行为会对社会、对他人产生负面的影响。第一,资源和财富是有限的,只要有人浪费,客观上就会减少全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总量,就会妨碍社会生产和他人生活消费的满足。第二,不文明的消费行为会加大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影响他人的生产生活。第三,由于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收入差距,如果富有者肆意挥霍浪费,就会对贫困者的心理、行为等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第四,社会财富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劳动创造的,应当有效地运用在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浪费社会财富,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是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第五,个人消费俭朴节约,可以省出钱财用于扶贫济困等善行义举,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可以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克服不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文明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方式,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消费道德意识,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时刻考虑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可能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影响。

  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的基本途径

  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为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有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人的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社会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应加大对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的宣传教育力度,旗帜鲜明地批判和纠正各种错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倡导俭朴节约的良好风尚,为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提供正确的思想导向。

  调整、改革相关政策制度,为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浪费现象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缺乏对浪费行为的监督和制约,缺乏对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的保护和鼓励。因此,必须调整、改革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健全鼓励节约、遏制浪费的政策和制度,以有效保护和鼓励各种节约行为,及时查处和遏制各种浪费行为。

  领导干部走在前列,在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首先,领导干部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实生产领域出现的各种浪费现象,不少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贪大求洋、急功近利、节约意识淡薄,以及决策草率、缺乏科学论证而导致的。因此,必须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积极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避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现象的发生。其次,领导干部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对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种作用或是自觉的,或是自发的;或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近年来社会上存在的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与某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不良消费方式的负面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改变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带动人民群众。再次,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不良消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对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应自觉纠正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使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尽快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为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执笔:王长存)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02日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