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另都市另类族人扫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7:04 华商网-华商报

  

另都市另类族人扫描(图)

  城市里各种生存状态应有尽有,一些具有共同志趣的人会被划归到某某“族”中。比如:你喜欢某某超女,自称玉米或盒饭,那么你是追星族;你在家工作,有着白领的收入闲人的自由,那么你是SOHO族;如果你买有私家车,还爱开着跑四方,那么你是自驾旅游族……这族那族,众族演绎,城市因此而精彩。

  可是,你听说过“啃老族”、“穴居族”、“赶场族”等另类“族人”吗?

  啃老族父母溺爱的产物

  名词解释:“啃老族”是舶来品,它的前身叫“袋鼠族”,最早见于法国的《快报》。比喻到了就业年龄但不参加工作,仍依赖父母生活的年轻人。

  有一首顺口溜是这样形容这类人的: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帮,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现在,“啃老族”不仅指没有经济来源的年轻人,还广义地指那些只顾惜自己,对父母不尽孝道不说,还想方设法揩父母“油水”的晚辈。

  个案直击:今年五月份,河南郑州市发生了一件稀罕事。一位老父亲想花3000元一次性买断儿子的终身要钱权。

  这位李姓父亲今年76岁,辛苦一生,不仅给儿子买了房子、娶了媳妇,还将自己生意不错的油泵维修店交给儿子经营。可李某之子好吃懒做,他嫌维修油泵来钱太慢,就悄悄地把店转让后,拿钱炒起了股票,结果血本无归,气得媳妇将他扫地出门。

  在接下来的两年期间,李某之子不但在父母家白吃白住,还找种种借口要钱,老两口多年积攒的养老钱都快被掏空了。无奈之下,李父走进了当地的司法所调解中心,决定以3000元“买断”这桩难以割舍的“孽债”。当日,父子俩达成了书面协议。

  现象点评:社会学家调查发现,“啃老族”中不乏高学历者,身强力壮之辈更是比比皆是,他们不愿意工作的理由也各式各样,但有一点是具有共性的,那就是这些人都好逸恶劳、没有责任感,更有甚者良心缺失。追究其根源,大多数“啃老族”都是父母溺爱着长大的,只图索取,不知回报。

  穴居族卧室就是全世界

  名词解释:“穴居族”原指定居城市的流浪者,他们一般盘踞在环城公园的热力井里、护城河堤的涵洞中、亭子下的方洞内以及某些偏僻居民小区的地下管道里。现在则专指那些每天难得出趟家门,整月整年窝在家里的人。

  个案直击:陈刚(化名)本科毕业后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又不愿降低自己名牌大学毕业生的架子而迁就冲他招手的几个小公司,就这样拖了半年后,他的工作问题更难解决了。而在这时,大学的一些同学又纷纷和他联系,汇报自己的去向,也顺带着打听陈刚目前的“高就”处,这让自负、要面子的陈刚很受刺激和难堪,于是他下定决心考研。

  三年内,陈刚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待在家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可考研之路却并不顺利,陈刚面对“三连败”的现实,是既无奈又认定了这条出路,于是他更加勤奋了,同时也和这个大千世界更隔离。

  据陈刚的表妹讲,现在陈刚显得有点怪异,他爱晚上一个人出去走走,白天几乎不出门,也不怎么和亲朋来往。记者问陈刚要考到什么时候,他回答说直到考上为止,问他为什么不一边工作一边谋求更大的发展,陈刚和他的父母都说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其实说到底,还是眼高手低和死要面子的问题。

  现象点评:穴居族和啃老族都依赖父母生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穴居族只求温饱,不苛求父母,更倾向于在心理上回避社会。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往往过分自负和好强,在事业、情感等问题上受到挫折后,既不能坦然接受现实,又无法调适好心态,而是选择以“闭关练功”的方式来取得“超越”。自闭只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穴居族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

  网游族虚拟与现实的混淆

  名词解释:网游族,指极度迷恋网络的人。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叫网虫族,而用一个很生僻的词———网游呢?这是一些超级网络迷们通过总结自己的切身体会后发明的。

  当他们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打完游戏后,当他们的爱情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来回穿梭最终破灭后,他们的感觉就是一切跟梦游似的,所以“网游”一词也就诞生了。网游———网上网下,梦游一般。

  个案直击:重庆一对“传奇”游戏玩家在网上认识后迅速结婚,过了8个多月磕磕绊绊的夫妻生活之后,两人在今年的七月份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割时,双方都愿意放弃已按揭的房子,而争夺起两人近一年来共同练到50多级的10多个“传奇”号。

  这对夫妻因在游戏中“英雄救美”而相识、结婚,却在现实生活中因性格不合而选择离婚;他们在“离婚争夺战”中激烈争夺的财产不是房子,而是“50级传奇号,圣战一套,极品黑头一个,屠龙,45裁决”等虚拟财产。

  据说,这些稀奇古怪的“财产”也值个四五万元。但在一个不懂“传奇”游戏的人眼里,那份“财产”似乎荒诞至极,而这对夫妻的婚姻,更是一段“啼笑姻缘”。

  现象点评:有专家指出,迷恋网络的人总的来说有两大派,一派以学生为主,主要迷游戏;一派以成熟男女为主,主要迷感情。这两大派中还交叉出一派,游戏和情感都迷,在游戏中追求情感寄托,在情感中体验游戏的乐趣。网络之所以让人迷恋,除了本身娱乐功能的吸引力外,还因为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情感,只要你付出时间与精力,很容易就能取得一定意义上的成功,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有成功感,光靠这两样是远远不够的。

  赶场族酒会上的神秘来客

  名词解释:赶场,有赶集的意思,或做买卖或凑热闹或聚众活动。在农村,一些民间艺人爱赶喜宴的场,吹拉弹唱一番,便可得些赏钱礼物,也算是一个生财的行道。这里说的“赶场族”则是指那些外表有型有款,碰到会议、宴会等活动不放过,瞅机会拐点什么后两脚抹油的一类人。

  个案直击:《重庆时报》11月9日报道,一个15岁的少女混进别人的婚礼现场,偷走了1.2万元的红包。

  新郎何先生、新娘李小姐向民警报案说,他们婚礼的当天,负责收红包的亲友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她将所收到的红包全部装在一个黑色布袋子里,中途她去帮一个亲友戴花时顺手将袋子放在了签到的桌子上,结果一转身却发现袋子不见了。

  民警要来婚礼当天拍摄的录像来观看,结果发现其中有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女孩,站在签到的桌子旁足足20来分钟,表情也不像是来祝贺新人的。于是民警让新郎将有该女孩的录像冲洗成照片后送到派出所,结果该所领导定睛一看,觉得眼熟,再一查手头的资料,才发现这个女孩是小谢,是个来派出所“报到”过3次的惯偷。

  当小谢被民警抓住时,她已经潇洒了3700元。

  现象点评:记者得到的相关爆料还有,冒充与会代表领纪念品的;塞了空红包给新人,混进酒店要烟要酒拿走的;网友聚会时半途参加,避开交纳费用的时间,吃喝玩乐一番后提前开溜的……凡此种种。赶场族中,有看到空子起一时贪念而为的,有怀着恶作剧心态捣乱的,也有极少数人上瘾后总结经验,以此为“第二职业”的。归根结底,还是贪心思想在作怪。此时拿针,彼时偷金,赶场族中的“精英”要当心了。

  灌水族网络因你而精彩

  名词解释:据资深网友考证,网络术语“灌水”一词的由来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当年舜死后葬在湖南九嶷山,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一路寻觅而来,因追怀往昔而泪下如雨,结果经过天长日久的泪水浇灌,这里的竹子居然出现了斑斑泪痕状,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作“湘妃竹”,也称斑竹。后来“斑竹”一词因谐音而被用来特指论坛的版主,网友的发帖也自然而然被称为“灌水”了。

  现在,灌水族特指那些在论坛热衷于长期地、频繁地发帖跟帖的网友。

  个案直击:在号称中国BBS中小资最集中的“西祠胡同”里,出了一位万千网友全票通过的“灌水王”。他的ID叫“两堆果子”,混迹于《婚后空间》论坛,此人自该论坛建立后不久就开始跟帖,令人惊讶的是,他竟然能在长达三年的一千多个日子里逢热帖必跟,且跟帖永远只说一句不着边际但又耐人寻味的话:“实乃人间悲剧,竟无语凝噎。”

  前段时间该版网友纷纷发帖猜测、评说“两堆果子”这个人,并呼吁他能站出来让大家认识认识,但“两堆果子”在这些议论自己的帖子后面依然跟帖道:“实乃人间悲剧,竟无语凝噎”。并不多言其他。

  无疑,“两堆果子”是当之无愧的最沉得住气、最持之以恒、最神秘的灌水之王。作为和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元老级网民的记者,曾通过各种渠道想联系到“两堆果子”进行采访,结果都了无回音。

  现象点评:常在论坛逛,哪能不灌水?有上了多年论坛未发帖跟帖过的网友吗?估计没有!针对这一现象,无须评论什么,因为———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灌水,是网友在论坛显示自己存在的必需,每天逛一逛鱼龙混杂的论坛,灌一灌不污染他人心灵的“水”,有益视野开阔、身心健康!

  记者手记

  “都市另类族人扫描”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以“粗略一瞥”的视角、“泛泛而论”的评论方式和“轻松愉快”的行文来表达,意在营造一种平和的阅读心态。这样,广大读者就不会受到一种定向批判的情绪影响,而可以做理性的多维度思考。比如:对于“啃老族”,除了直接的道德批判外,我们更应该反省和解析的是家庭和学校的功利型教育。全文没有一个总结式的言论,这个思考与发言的空白,我们留给了您。欢迎来电抒发你的观点,讲述你所观察到的“都市另类族人”。交流电话:029—88429164。本报记者程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