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建家园从“心”开始 受创心灵期待救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9:08 中国江西网

  本网记者魏传举

  

重建家园从“心”开始受创心灵期待救助(图)

  12月1日下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九江县新塘、涌泉等乡镇对群众进行灾后心理调适。图为大学生志愿者与灾区小学生一起玩游戏。(中国

江西网记者 魏传举 摄)

  “弟弟没有了,我很想念我弟弟……”12月1日下午,已是九江5.7级地震发生后第六天,当12岁的胡文婷开始回忆26日那场与地震一起突然降临的灾难,眼泪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此情景让在场的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数名大学生志愿者们动容。

  在位于震中区域的九江县涌泉镇长林村,2岁男孩胡志豪成为26日九江5.7级地震的遇难者。这个已经会说话会走路的孩子当时正在自家门口玩耍,地面忽然晃动起来,几乎是瞬间,屋上掉下来的一块砖头砸中了他的后脑勺。十几分钟后,孩子在涌泉乡卫生院救治不及离开人世。“当时他爸爸在厕所,我冲了过去,差一点就抓到孩子的手……”母亲孔新发回想那一幕依然痛心不已:“……现在我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就剩下一个女儿了……”孩子的父亲,34岁的胡华淼站在旁边,眼泪也一起流下来。

  “如果太难过,就要哭出来”。在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舒曼老师看来,“哭出来”正是让遇难家属缓解悲痛和情绪的方式。 让受伤的人诉说伤心事,这好像很残酷,有人称之为“痛苦工作”。而实践证明,“痛苦工作”能有效治疗精神创伤。经过“痛苦工作”的人,往往免于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中,导致抑郁症和各种心理障碍。相反,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并不利于康复。当然,“痛苦工作”必须适度,掌握好分寸,而且必须以同情、理解和关爱为前提。

  

重建家园从“心”开始受创心灵期待救助(图)

  12月1日下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九江县新塘、涌泉等乡镇对群众进行灾后心理调适。4位老师和7位大学生志愿者还代表学校捐献了12000元现金、10顶帐篷和价值1000元的糖果、文具等物品。(中国江西网记者 魏传举 摄)

  12月1日,华东交通大学的4位老师和7位大学生志愿者带着12000元现金、10顶帐篷和价值1000元的糖果、文具等物品,来到九江县灾区的新塘、四华村、涌泉、港口等受灾严重村镇,并把连夜印制的“心理调适专刊”分发给当地群众。“物质上的捐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我们主要的目的是想对灾区的群众进行一些心理调适。”该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杨冬明老师说。

  据悉,由于余震不断,九江县港口镇、新塘乡的一些村民开始出现失眠症状,一些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部分医务工作者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死难者的家属至今仍沉浸在悲伤之中。来自高校的心理专家们主要为群众讲解灾后心理保健技巧,对心理创伤比较严重的孩子进行相应心理干预,适时举办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通过游戏等轻松的方式让他们正视现实,并对灾难亲历者、死难者亲属和目击者以及直接参与救援的医务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援助。

  

重建家园从“心”开始受创心灵期待救助(图)

  12月1日下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九江县新塘、涌泉等乡镇对群众进行灾后心理调适。图为连夜印制的“心理调适专刊”被分发给当地群众。(中国江西网记者 魏传举 摄)

  受创心灵期待温情抚慰

  人在遭遇重大的精神打击时,往往会出现情感休克或精神崩溃等症状。研究表明,发生严重的大规模地质灾害后,经济上的损失会造成当地的居民生活环境和条件与灾前形成巨大反差,这会给人们的身心带来极大损害。“让大家了解灾后的身心反应,适时鼓励他们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避免压抑自己非常必要。那些受地震影响很大特殊人群,一定要保证好好休息,让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并且经常保持与亲人、朋友、邻居在一起。”此外,年龄越小,对环境的变化越敏感,受到的影响也越大,舒曼老师认为,灾害过后,成年人不能只关注灾后的物质建设,还要多关心儿童,多与他们说话,了解他们当前的想法和情绪,缓解他们的恐怖心理。

  在世界许多地区,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已经并且继续对个人、社区和和整个社会造成巨大威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死亡数千人,需转移安置约300万人。中国目前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救灾防病体系,能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但灾后心理救助工作并未通过政府或者政策完全展开,而仅仅停留在非专业人士的慰问、视察等形式上。

  专业角度的心理危机干预主要针对遭受严重精神创伤的人,帮助他们重塑心灵,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有相似之处。在国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就已经备受重视,许多较大的城市都设有危机干预机构。这些机构通常都与警察、消防部门、医疗救护中心有密切的合作,当枪杀、绑架、火灾、车祸、地震、洪水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他们一起出动,为遇难者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在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起步较晚。唐山大地震后二十年,一批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当年的受灾人员进行心理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当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也就是心理危机),有些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这次调查,人们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悄然开展起来。2003年“非典”肆虐,成立不久的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为在京的“非典”患者、接触者和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为抗击非典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实施了《精神卫生法》,中国也于今年4月17日由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联联合下发了“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1-2010),首次明确将受灾人群列为重点人群,提出“加快制定《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人员、组织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发生率”。

  

重建家园从“心”开始受创心灵期待救助(图)

  灾区房屋排查工作正在进行。目前,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已完成鉴定,并张贴不同级别标签。图为一排查过民房。(中国江西网记者 魏传举 摄)

  重建家园 从“心”开始

  自地震发生之日起,保持整个灾区的人心安定,就一直是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项重要工作。26日晚,瑞昌最大的休闲广场成了最大的灾民安置地带,所有街灯被要求通宵照明,市委领导要求“有百姓处都要有干部”。在同是震中地带的瑞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临时的市救灾指挥部露天搭建,各项会议正在紧急召开,所有党政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被要求通宵值班,坚守岗位。在灾后数日之中,灾情震情发布形成制度和机制,最新抗震救灾进展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各种媒体上被报道,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盲目恐慌情绪。在记者日后的采访中,相当多灾民表示看见军人,医务人员、领导干部会让自己心理上觉得塌实一些。而行走在各受灾乡镇采访,记者可感觉到群众对到来的每笔物资、款项,甚至每辆车,每个外来人的充满希望和垂询的眼神。

  就在12月1日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的情况通报会上,记者获悉整个瑞昌市的7个安置点目前已规划完毕。此外,经专家组排查鉴定为可居住的房屋,群众已经在陆续有序回家居住,随着天气降温,用于御寒的棉帐篷也已运到灾区 ,可以说,各项救灾工作进展迅速、顺利,鼓舞人心。截止目前,随着余震次数和强度的不断递减,各项救灾物资的安置到位,群众不仅继续关心着余震情况发布,以及安置方面食宿、安全、健康、卫生等的基本需求,如何从困难中尽快站立起来,重建家园,成为当前头等要事,也是关注焦点。

  

重建家园从“心”开始受创心灵期待救助(图)

  12月1日下午,新塘乡小阳小学附近的一户村民正在清理被震坏的屋瓦。(中国江西网记者 魏传举 摄)

  重建伊始,困难很多。依照人的需求层次原理,随着人们在灾情过后基本生活条件逐渐恢复正常,将唤醒人们的心理需要。有心理专家认为,两周是通人度过灾后心理障碍大体需要的时间,而灾难的影响是长期的——创痛还将会跟随人们一段时间,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物质救灾可以解“燃眉之急”,心理救援则影响长远,是否存在一个“精神家园”亟待灾后重建?

  编辑:周泽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