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巧做“和事佬”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调解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02:43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 孙小娟

  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自2003年以来,该法院每年的调解结案率均在70%以上,老百姓给擅长调解的法官们一个外号——“和事佬儿”。

  使用“回马枪” 说情者成“助手”

  世居深山的居民民风淳朴,却也有一种固执的偏见,认为打官司赢与不赢不在有理,在于人情。案件一旦立案,当事人常会千方百计地托人求法官,希望法官能按自己的意愿判决。但龙胜法院的法官们脑筋一转弯儿,把“说情者”当成一种调解的资源,劝说他们帮助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

  今年5月18日,和平乡大寨村的潘某到法院要求与丈夫离婚。为了留住妻子,她丈夫把在外打工的一对儿女叫回,托他们找法官求情。当地居民有一种风气,父母一旦离婚,儿女会被人看不起。这对儿女到法院之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法官劝他们父母不要离婚。见此情景,办案法官转念一想,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何不利用他们来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呢?于是便告诉姐弟俩,离婚与否是个人的权利。由于他的父母只是事实婚姻关系,并没有到民政部门登记,根据规定,如果一方态度坚决,只能判决离婚。他们作为子女,应该尽力劝妈妈回心转意,或者给爸爸讲讲法律道理,劝他想开。姐弟两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听法官这样一说,便点头回家了。

  开庭当天,一家人都到场了,多年来常出外打工的潘某既不愿意和土气的丈夫继续生活,也担心一对儿女受人轻视,左右为难,一家人在庭上抱头痛哭。最后,尽管双方最终还是决定要离婚,但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他们都理解了对方,接受了离婚调解协议,儿女也不再对母亲抱有偏见和不解。如今,母子三人一起在广东打工,不时还寄钱回老家,“一家人”虽不在同一屋檐下,关系却比以前融洽多了。

  一本经济账感化当事人

  2003年春,泗水乡农民伍某在一个水电站隧道工程做工时被掉下来的石头压伤,事后经龙胜有关部门鉴定为六级伤残,但尚有劳动能力。由于心里落下了阴影,伍某不愿意再继续做下去,要求承包该隧道工程的河北某建设公司一次性补偿医疗费、伤残补助等共21万元。然而施工单位对“六级伤残”的鉴定有疑义,只愿意给3万元。劳动仲裁部门裁决单位支付伍某21万元,施工单位不服,于2004年8月将伍某告上了法庭。随后,法院在为伍某办理财产保全时发现施工单位分文没有,而该单位的工程已经收尾,很快就要离开广西,若判决后一方不服再上诉,时间拖延过久,伍某要拿到补偿款就会有难度。

  调解时,伍某要求不能少于15万元,单位却坚持多于5万元就一分不给,法官提出一个折中的数额8.5万元,然而双方都不接受。为了圆满地解决分歧,法官连续10多次找双方协调。他们告诉该单位,此案若判决,至少要赔10多万元;法官又向伍某解释,坚持判决,他也许会判得10多万元,但如果该单位要上诉,即便他最终赢了,也要远赴河北执行,成本高且未必能拿回钱。同时,由于他的伤残并没有达到规定程度,也可能判他继续在该单位工作,拿到的钱会更少。经过一番劝说,该单位被法官的“认真劲”感动,伍某则被符合情理的经济账说服,最终双方均同意接受8.5万元的赔偿方案,伍某当天便一次性拿到了赔偿款。

  千里赴深山 干戈化玉帛

  民一庭庭长廖爱丰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已有16年的时间,是个公认的调解能手。作为土生土长的龙胜人,她对这片土地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热爱,这也是她热心调解的一个原因。

  龙胜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群众告状往往要走几十上百里的山路。为了促成群众解决纠纷,法官们常常爬山涉水几个小时,到达争执现场多方了解实际情况,促使双方和解。

  和平乡金坑红瑶寨有一起争执了十余年的土地纠纷,经该寨老人的多次调解,均无法使双方达成协议,且矛盾不断激化,甚至造成“你砍我的树,我拔你的苗”的对立状态。2005年5月15日上午,廖爱丰来到金坑红瑶寨调解该纠纷。经过走访,她了解到这片有争议的土地的确不好下定论,于是耐心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和政策,再一步一步做双方的疏导教育工作。有法官做现场裁判,当事人终于同意将土地划成片,并当场埋下分界石。此事的圆满解决不仅深获群众好评,也给当地的人民调解员上了生动的一课。事后双方都拿来了酒,一起喝酒猜拳,曾十年互不搭理的邻居,在猜拳声中化干戈为玉帛。

  今年6月27日,常年在广东打工的马堤乡东升村民阳某第二次到法院要求离婚,法院认为打工分居与感情破裂的分居不同,判决不离,而这一次阳某的态度很坚决。为慎重起见,廖爱丰庭长决定到阳某的家里走访,寻找和解的可能。东升村位于和湖南交界的深山里,距龙胜县城70多公里。

  廖庭长驱车一个多小时后,又在烈日下爬了一个小时的山路,终于走到阳某的家。不巧的是,阳某的丈夫不在家,家里的两个孩子听说父母要离婚的消息后伤心不已。廖庭长向孩子了解了家里的情况后又走访了邻居,最后把法律文书放在阳某家便返回了。半个月后,阳某10岁的大儿子只身到县城来找法官,同时带来了自己写的一封信,标题是“救救我快破裂的家”。看着孩子稚嫩的字迹和哀求,廖庭长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她当即打电话给阳某,并把信念给她听,听着儿子“带泪的求救”,阳某久久没有说话。经过一番考虑,今年10月19日,阳某到法院撤回了起诉。

  编辑:杨东 作者:孙小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