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水墨与陶瓷亲密接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02:59 大江网-江西日报

  ◆蒋维扬

  

让水墨与陶瓷亲密接触
山村(水墨陶瓷画) 杨曙光作

  2005年11月2日,宜春群艺馆副馆长杨曙光的“水墨陶瓷画”,获得他的第三项中国发明专利,此项专利被业内人士称作是“对陶瓷绘画的一次革命性创造。”

  在宜春艺术界,杨曙光是一位乐于走“旁门左道”的传奇人物。他酷爱美术科研,先是发明了纸漏印刷、彩墨漆画,为中国发明专利史册增添了两个艺术新品种;后来又闭门10年专攻水墨陶瓷画。

  杨曙光如何会走上美术科研之路?他的发明为书画家带来了什么福音?笔者来到宜春与景德镇等地,专门对他创立的陶瓷绘画新技法做了一次探访。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杨曙光出生于江西樟树一个民间艺术世家。受家风影响,他自幼喜爱看书,而且对色彩和各种工艺品充满新奇感。1963年秋,杨曙光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杨曙光担任过宜春京剧团美工师、宜春师专美术系老师等职。1984年,原宜春地区恢复群众艺术馆,组织上调他到群众艺术馆,继而又任命为分管业务工作的副馆长,从此才正式“定窝”。上任不久,他在着力提高画技的同时,潜心研究与实践,创造出了一种名为彩墨漆画的新画种,被广泛应用于美术创作。宜春民间素有版画创作传统,他又发明了纸漏印刷,推出了纸漏版画新品种,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但是,因瓷釉具有光滑和不吸水的基本特征,有笔墨功力者也往往使不上劲,使得陶瓷绘画的专业性很强,受到许多特定条件的约束,大多数书画家都难以为之,只能“敬而远之”。而杨曙光不认这个理,他决意要用自己的“卧薪尝胆”来改变这一历史。1992年春节过后,在人们的疑惑中,除日常工作之外,他开始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将所有的业余时间与主要经济收入都投入到水墨陶瓷书画的研究中。

  多少个漫漫长夜,孤灯伴影;多少回遭遇失败,仰头长叹;多少次稍有进展,会心绽笑。家里的小屋、柴棚间就是实验室。走在这条孤独的、没有任何参考和借鉴、也不受任何束缚和干扰的探索小路上,杨曙光饱尝人生五味,却矢志不移,经过近4000个日落月升,直到烧坏了7个烤炉,耗去了3吨多瓷片,废品累计超出了数十麻袋之后,“曙光”伴着2003年春天的来临,终于开始缓缓地升出地平线。又经过一年多的完善,在得到业内人士共同认知到的“光谱指数”后,水墨陶瓷书画转化法正式宣告研制成功,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不久,即获批准。

  这是一种全新的陶瓷绘画技法,不需要直面陶瓷,只需用与普通水彩和墨汁性能基本相同的颜料,在类似于宣纸的平面转化纸上作画、题书、钤印,再通过化学手段将原作高温转烧到陶瓷之上,就可以变成一幅永久保存的陶瓷书画原作,且一幅纸面作品只能烧制出一件陶瓷作品便“香消玉陨”,绝不会出现赝品或复数作品。细心观察一下还会发现,它比纸面效果更为丰富,层次更加分明,色彩更显鲜亮。陶瓷专家经过辨别后确认,它可以归属于陶瓷釉中彩范畴,画面在釉中,不仅瓷面亮度统一,还增加了耐磨性,艺术效果独具特色,与以往陶瓷绘画相比,在许多方面有明显优势。这一艺术成果的问世,无疑是江西艺术家对于世界的又一个值得骄傲的新创造。

  对此,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主席李菊生说道:“我和多位陶瓷美术家已尝试过了这一画法,真是出乎意料,深感得心应手。它独具风貌和个性,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水墨陶瓷画因为是在转化纸上绘制,画上去的颜色都吸附在纸质纤维中,所以能层层加色,反复渲染,始终保持清晰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层次,枯笔与润笔、浓彩与淡彩、粗犷与细腻、柔和与刚劲等笔墨情感,均可在同一位置中重叠出现。金石印章的使用,也是该技法的一大突破。过去日用陶瓷有过胶质印章的应用,可拿到光亮处仔细一看,就发现没有丝毫金石味;故此,陶瓷绘画者只能用毛笔绘制书画图章,金石原章还从未直接用于陶瓷画面上,而水墨陶瓷书画是将书画家的印章直接钤在作品中,从而使刀痕印味都丝毫不变地再现于瓷面上,既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位,也对名家作品起到防伪作用,为后人提供了有力的鉴定依据。

  尽管为科研耗去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可杨曙光深感欣慰。他说:“能为国家争光是我最大的满足。在退休时,职业上赋予我的使命算是超额完成了。”他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建起一个水墨陶瓷书画陈列馆,弘扬“国粹”艺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