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赏瓷一得(文保知识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04:4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赏瓷一得(文保知识窗)
精美绝伦的景德镇古瓷器

  看到一件古陶瓷,人们常会先问一句:真的假的?这即是鉴定了。若问如何鉴定?笔者认为,识者首先是要建立信心。不能看到一件瓷器,心里先“打鼓“,没了谱。要有板有眼,不急不火。对于收藏而言:文物本无价,黄金亦非钱;妙手偶得之,贵在平常心;真假放两边,学问摆中间。这应是收藏和鉴定的一柄双刃剑。

  其次,鉴定要得法,有人遇到一件瓷器,别的不管,先翻过来看底部有无款识,这就很外行。书画丹青看意境,陶瓷就要观气韵。鉴定陶瓷要看造型、纹饰;看烧制的精粗、制作的风格,还要看胎釉、试手头(分量)等等。许多瓷器的器型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所谓两晋有青瓷羊,六朝有莲花樽,隋唐有龙柄壶,五代有雨过天青,皆时代精英,国之瑰宝。更有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物华天宝,千年奇观。如看到一件凤头龙柄贴花执壶,即知是受波斯文化影响的大唐产物;看到这只青白瓷执壶便可看出其明显的宋代格调。从瓷器的胎釉和烧造情况,能了解其官、民窑身份等。陶瓷的底部确很重要,但不仅在款识的有无。鉴定专家审视陶瓷底部,主要是查看其支烧方法、修胎情况以及露胎处还原的成色等,款识只是其中一个参数而已。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只有少数陶瓷和部分瓷器才带有款识。它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出现的。中国瓷器的年款是在明代才正式运用并逐渐流行于部分官窑瓷器上。此前,虽然在个别瓷器上曾出现过年款的雏形,例如宋代有白瓷底部无釉处墨书“太平兴国某年”字样;元代有“至正”型青花云龙象耳瓶等特例,但未能形成规矩年款。清代康、雍、乾三朝年款广泛运用,从官窑直至民窑、私窑多有沿用。这就是说,中国瓷器的规矩年款是在清代才最终形成的,出现了刻款、雕款、暗款、料款、彩款等等。由于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瓷器多为明清两代作品,特别是带有年款的清代瓷器精品为数甚多,许多人便以为中国瓷有年款的才是真品。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有人会问,无款瓷器如宋代名瓷珍品,元代青花、釉里红名器,明代不少官窑精品,以及清康熙郎红等大名鼎鼎者不在少数,就没有赝品吗?客观讲,仿造无款名瓷,因为少了款识这个事半功倍的造假手段,若要达到乱真程度,就必须追摹名瓷的精髓,追求名瓷特有的气韵。并且,要求仿造的水平至少等同,甚至需超过名瓷的烧造水平,而这是很难实现的。原因是,古代名瓷,尤其是御用瓷器的烧制不惜工本,工艺极为讲究,从选料到淘洗拉胚成形等等,往往要几十道工序,御窑有成百上千个名匠为皇室烧瓷,有时一窑只选几件最精的进贡,其余全部砸碎掩埋,不得流入民间。由于无款名瓷极品烧制水平已登峰造极,传世又寥若星辰,仿造起来难度很大,得不偿失。特别是单色釉精品,入手方法更少,加上原工艺久已失传,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可以乱真的仿品。况且,即便像南宋官窑一档以下的珍品,在当今藏界也称得上是珍若拱璧的稀贵宝物,一旦出现,各方注目,任何疑点终难逃法眼。

  中国古代顶尖水平的陶瓷至精之器,传于今日能基本完好者极其珍罕,且大多被各国博物馆所收藏。真正流散于民间可供市场流通的国宝级绝品,宛如沧海之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03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